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资讯 > 假肢研发新突破:瘫痪患者可使用意念操控

假肢研发新突破:瘫痪患者可使用意念操控

2012-12-18 13:59 阅读:2361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邝兆进
[导读] 通过在一位四肢瘫痪患者皮质内植入电极,利用神经生物学方法控制高性能假肢,把脑电波指令透过电脑翻译成信号,以指挥假肢运动,可以自由实现各种空间活动。

  据英国广播公司(**)12月17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表示,他们利用人体大脑自然活动能力来直接操控假肢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研究人员在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表论文,讲述了一名安装了这种先进假肢的女士是如何自动捡拾、移动和摆放物品,并称其灵活程度媲美真正的手臂。

  瘫痪或者肢体的截肢会导致手部指向,抓持,操作和移动物体功能的丧失,而这些功能都是日常生活中所必须。脑-机接口可以为这些丧失功能的人群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日前,来自美国匹兹堡老兵医学(Veteran Affair)中心,匹兹堡医学中心(UPMC)康复科,和匹兹堡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Jennifer L Collinger PhD实现了这一梦想。他通过在一位四肢瘫痪患者皮质内植入电极,利用神经生物学方法控制高性能假肢,这种假肢可以自由实现各种空间活动。这些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的《Lancet》首页上。

  研究者在一位52岁四肢瘫痪的患者脑皮质区植入了两个96-通道的皮质区微电极。通过在这个参与者的假肢上实现七个自由度的活动(三维的平移,三维的旋转和一维的抓持)来对其进行评估。整个试验进行了13周。通过临床方法评估参与者控制假肢,进行上肢活动的能力。参与者在训练的第二天就能够顺利的利用假肢在三维空间内进行活动。在13周后,七个维度的活动可以常规顺利完成。按照目标-界定完成的任务成功率是91.6%(标准差4.4)vs中位成功率6.2%(95%置信区间2.0-15.3)。完成时间也得到了改善(从平均的148s[SD60]下降到了112s并且寻路效率(从0.30[0·04]上升到了0·38[0·02])。参与者同时可以熟练利用假肢进行协调及抓持动作,在上肢功能上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受益,尚未报道任何不良反应。

  随着神经假肢领域的进展,患有长期瘫痪的个体可以通过自然而直观的命令信号来进行假肢手平移活动,旋转及触及等活动,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实现日常生活自理。据悉,科学家们正在继续完善这种假肢,以使残障人士能够借助它感知物品的质感和温度。

A图操作前利用功能化的MRI分析脑部血流情况,确定电极刺激方案。
B图模块化假肢和七维运动情况,箭头所指为发光二极管,测定运动情况。
C图平移任务的图示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