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业交流 >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2)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2)

2012-06-18 08:50 阅读:17793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是一首常用方,在全论113方中使用率最高,运用范围最广,疗效确实很好。为了更好地扩大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本文专就其若干问题,谈点个人拙见,以期引玉。 一、正确理解小柴胡汤证 《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法,是以病统证。如伤寒首

    三、小柴胡汤应用举例

    (一)小柴胡汤

    运用本方治外感热病,是非常贴切的。从少阳的病机看,外可兼太阳,一般风寒感冒太阳、少阳合病者甚多,用小柴胡汤酌加防风、葛根之类透达即可。

    从临床实际看,时下市售的感冒药,大多数是辛凉药,有的还夹有西药发汗,如强力银翘片、复方感冒灵等。如外感初期即用上药治疗,一是发汗过甚,一是辛凉郁遏,如此治疗,若体质素虚者,必然导致在表之卫气损伤,在里之脾胃受累,其结果就是表里含混,寒热并存,虚实兼有。所以,再用中药解表、西药发汗就不相宜了。取小柴胡汤的调和寒热、透达外邪则是很合拍的。

    [案一]鄢某,男,36岁。因外感服用强力银翘片两天,又服用消炎药汗出热不退,体温38.9度,血象正常,中性不高。6Q07恶寒欲衣被,身痛酸软,头疼紧束,口不渴,舌苔薄而白腻,脉=qj7o浮弦数。方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0g,党参15g,黄芩、法半夏、防风各10g,葛根15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第一剂后,体温下降至38.3℃,恶寒罢,身体舒适,热退脉静,食纳增,服3剂痊愈。

    目前,临床上中西药杂用,对病情不利者屡见不鲜。如上所述,其弊端就在于打乱了表里传变的正常秩序,使之表里不清,寒热夹杂,虚实并存。此时,如能正确运用小柴胡汤的调和作用,切中病机,可以转败为胜。不然,则酿成仲景所谓的“坏病”,病机变化多端,治疗的难度就非常大。

    (二)柴胡桂枝各半汤

    本方治虚人外感,可与补中益气汤媲美,前者偏表里不和,而后者偏气虚兼表。

    [案二]一妇人,年40左右,因感冒发热恶寒,既用解表药,又用清热药,并用西药消炎抗感染,病延六七日。其主症恶寒发热,身痛不休,无汗或微汗热不退,体温37.5—38.9度,不欲饮食,口淡乏味,二便尚可,脉虚浮数,舌薄白润。投:柴胡、桂枝各10g,党参15g,法半夏、黄芩、白芍各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

    服1剂微汗出,热退,精神好,食纳增,头不疼。再剂一切恢复正常,后予补中益气汤3剂而痊愈。

    柴胡桂枝各半汤,既具备小柴胡汤的调和表里等功能,又具备桂枝汤调和营卫的功能,合二方为一方,可以通治老年经常感冒,身痛不已,若再以本方合玉屏风散,有病可治,无病可防,实属保健良方。

    此外,还可用治风湿身痛、关节酸痛、肌肉掣动。在南方春雨连绵之日,身体素质较差而兼有风湿者,用柴胡桂枝汤调和营卫气血,透达风寒湿邪,加防风、秦艽、威灵仙祛风胜湿,功效尤着。若与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相比,彼则一味攻邪,耗伤正气,此则攻补兼施,发中有收,功效殊不相同。

    (三)柴胡二陈汤

    此方即小柴胡汤原方合二陈汤。用于慢性气管炎患者,颇为有效。因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有肺气不足,经常罹患外感,一味解表发汗有伤肺气,只能以调和寒热的小柴胡汤发中有收,攻中有补以祛外邪。而内有痰饮,用二陈汤理气化痰,或加葶苈子、苏子、五味子降气而敛肺气。柴胡二陈合用,可谓是安内攘外,各建其功。体现了整体辨证的优势。

    [案三]汪某,年逾六旬,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多年,遇寒即发,咳嗽气粗,痰涎壅甚,恶寒低热,食纳差,脉虚数,舌黄白而腻。处方:党参15g,柴胡、黄苓、法半夏各10g,茯苓20g,陈皮、葶苈子、苏子各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一般上药服3~5剂,病即缓解。

    从临床实践看,用柴胡二陈汤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功效优于用抗生素。本方长于补益肺脾,温化寒痰,对老年患者无疑是从整体出发,全面调理,从本论治。而抗生素的作用,姑且不能视为寒凉剂,但其负面反应却可损伤脾胃,波及肺气。久病体弱者,两者的疗效是决然不同的。

    (四)柴胡加龙牡合甘麦大枣汤

    此方即小柴胡汤去生姜,加龙牡、浮小麦、麦冬。治妇人更年期综合征,或治精神抑郁症,均能取效。

    [案四]黄某,自46岁后,陆续出现烦躁易怒,今48岁更趋严重,夜梦纷纭,胸胁刺痛,大便不畅,经前一星期加重,脉弦实有力。处方: 柴胡、黄芩、法半夏各10g,太子参15g,郁金、青皮、香附、麦冬各10g,生龙牡15g,浮小麦30g,大枣3枚,花粉、橘核各15g。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经前烦躁开始服药。如此反复治疗多年,至50岁后慢慢稳定安宁。本病临床多见,其病机为阴血不足、肝郁化火所致,故尚可加六味地黄丸、二至丸等滋阴养血、平肝润燥药。

    本方柴胡加龙牡汤有别于《伤寒论》中的柴胡加龙牡汤,原方有桂枝、大黄、铅丹、茯苓,为治伤寒下后烦惊谵语的病症,是小柴胡汤的变法,主治功用各异。笔者认为,以小柴胡汤原方加龙牡等,旨在调和肝胆、脾胃、气机郁滞之症,合甘麦大枣汤补益心脾,故治疗妇人更年期综合征以及精神抑郁症。原方桂枝之辛,大枣之寒,铅丹有小毒,故均弃之。

    (五)柴胡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是《金匮要略》方,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功用。本方合小柴胡汤,治肝郁化火、阴血不足、阴虚阳亢所致的失眠,颇多效验,临床上用于阴虚瘦弱之体或更年期综合征的烦躁、失眠、惊悸等皆有良效。

    [案五]吴某,女,52岁,中学教师。自述心慌不宁,胸闷气憋,精神不振,夜烦梦多,食纳差,脉间歇,每分钟2~3次不等,曾服用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以及地西泮等西药,疗效不稳定。察其舌质偏红,苔黄白而腻。处方:柴胡10g,太子参15g,法半夏、黄芩、知母各10g,酸枣仁15g,炙甘草10g,茯苓20g,川芎6g,丹参15g,浮小麦30g。每日1剂,分2次温服。

    5剂后睡眠安稳,烦躁减,期前收缩基本控制,精神好转,食纳增加。继以上方隔日1剂,前后共服30剂,一切恢复正常。

    本案属阴虚肝血不足,肝郁火化。妇人绝经期前后多有此症,有的症状较轻,有的病情严重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在男性群体中亦有部分患者素体阴虚火旺,体质瘦弱,可以出现烦惊、心悸、失眠等症。究其病机,男女均为阴血不足、血不足以养肝,故而肝郁化燥,用小柴胡汤疏泄肝胆,合酸枣仁汤养阴血,加白芍、丹参等增强其滋阴养血的功效,能起到较好的除烦定惊之效。

    (六)柴胡温胆汤

    此方即小柴胡汤去姜枣,合温胆汤(或黄连温胆汤)组合而成。治疗胆胃湿热、肝郁化火的烦躁失眠、耳鸣惊悸、精神抑郁等症。

    [案六]李某,女,16岁,中学生。学生成绩一贯优良。因家况不佳,逐渐精神萎靡,少言寡语,烦躁失眠,幻听恐惧。月经前症状加剧,休学治疗,先西药镇静,住精神病院一个多月,病情未见好转,遂转中医治疗。症见:精神呆滞,两目直视,眼神不宁,少言寡语,夜寐不安,时而烦躁,甚则夜间出走,食纳少,大便不快,脉弦实稍数,舌苔、黄白厚腻。处方:。柴胡10g,太子参15g,黄芩10g,川黄连3g,法半夏、郁金各10g,茯苓15g,枳壳10g,竹茹15g,陈皮10g,菖蒲、远志各6g,虎杖15g,胆南星6g。 每日1剂,分2次稍凉服。

    前方进10剂后,精神状态有明显好转,食纳增加,夜能安睡,临经前情绪波动减轻,遂守原方加绿萼梅、合欢皮、夜交藤,或合甘麦大枣汤等,治疗近半年后复学,成绩逐渐上升,观察半年,病未复发。

    柴胡温胆汤,用以治失眠、情绪紧张,或忧郁,不失为一剂良方。凡是胆胃湿热,痰热内扰的心悸、期前收缩、耳鸣以及神经系统病症,皆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临床上冠心病、间质性肺炎,神经官能症、肝炎、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众多疾病,只要符合肝郁化火、胆胃湿热的病机,在一定的阶段用之均能异病同治,取得明显的疗效。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