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7岁,农民。
主诉:反复水肿4年、四肢无力2日。
现病史:患者4年前开始出现颜面部及下肢水肿,伴尿量减少,当时拟诊为“急性肾炎”,随后水肿反复发作,曾多次住院治疗。在近1个月出现烦渴、多饮、多尿。2日前自觉四肢麻木、乏力,但尚可步行,随后出现肌无力,伴心悸、气促、胸痛、脸色苍白、血压下降、腹胀及频繁呕吐胃内容物而急诊入院。1周未解大便,偶有排气。无畏寒发热、咳嗽,无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
既往史及家族史:既往无类似发病,无骨关节痛、脱发及光过敏病史。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体温37。4*C,脉搏55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90/67MMHG,发育正常,轻度贫血貌,神志清楚,被动体位,全身皮肤无水肿,无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口腔无溃疡,颈软,气管居中。双肺无异常。心浊音界无扩大,心律55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肾未触及,肠鸣音减弱。双肾区压痛、叩击痛(+-)。四肢肌力、肌张力、健反射减弱,深浅感觉正常。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85G/L,红细胞2.96*10~12/L,白细胞10*10~12/L,中性0.66,淋巴0.34。
尿PH5.6,晨尿比重1.010,尿酮体(—),尿蛋白(+++),尿糖(+++),尿氨基酸71、4MMOL/24H。
24小时尿蛋白定量4.0G/24H。血钾2.6MMOL/L、钠121MMOL/L、钙2.0MMOL/L,氯99MMOL/L、磷0.8MMOL/L、肌酐224U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1.5MMOL/L。
空腹血糖正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曲线正常。
肝功能示总蛋白50G/L、白蛋白29G/L、球蛋白21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总胆固醇8、1MMOL/L、高密度脂蛋白0.64MMOL/L、甘油三酯2.95MMOL/L。
全身骨X线、胸腹平片及双肾B超检查均正常。
讨论:
1、该病的诊断
2、诊断依据
3、鉴别诊断及依据
4、治疗
Yihuayang:
1.该病的诊断:甲低并Fanconi综合征
2.诊断依据:
1)有甲低症状和体征:反复水肿、四肢无力,心律慢,血压偏低,高脂血症、贫血等
2)有Fanconi综合征的表现:低钾血症、低钾血症肾病、低钠磷钙、高尿氨基酸等。
3.鉴别诊断及依据:
1)糖尿病:患者有烦渴、多饮、多尿等症状,但是空腹血糖正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曲线正常,可以排除。
2)慢性肾炎:有水肿、蛋白尿、高血压、血尿等表现,不支持。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低甲,但又高血压,肾上腺B超等有肿物等,不支持。
4.下一步检查:TSH、FT3、FT4 、心电图、多次复查电解质、肾上腺B超等
5.治疗
1)病因治疗:小剂量使用甲状腺激素
2)支持对症处理:补充水电解质,静脉补钾、钠、钙、中性磷酸盐及骨化三醇。
Lwq611202:
很感谢大家的热心参与,下面就结合病例温习一下Fanconi综合征。
患者,女,37岁,农民,反复水肿4年,以“急性肾炎”多次住院治疗。近1个月出现烦渴、多饮、多尿,但无骨痛。逐渐出现肌无力,伴心悸、气促、胸痛、脸色苍白、血压下降、腹胀及频繁呕吐。尿PH5.6,出现蛋白尿,尿糖(+++),氨基酸尿。及低钾、钠、钙、氯、磷血症等肾小管性酸中毒症状,肌酐升高。无类似发病,无脱发及光过敏病史。以肾炎,肾病综合症及肾衰都难以全面解释。
结合同时有糖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代谢性酸中毒,肾小管性蛋白尿,虽无骨痛和高血氯症,仍重点考虑Fanconi综合征。
Fanconi综合征又称复合肾小管转运缺陷病,是近端肾小管复合性功能缺陷疾病。儿童病例多为遗传性疾病,而成人病例多为后天获得性疾病,常继发于慢性间质性肾炎、肾髓质囊肿病、多发性骨髓瘤、干燥综合征、移植肾、重金属(汞、铅、镉、铀等)肾损害、变质四环素和6-巯基嘌呤等中毒等。其特点为肾小管对葡萄糖、磷酸盐及氨基酸的回吸收功能同时或分别发生障碍。
成人型多见于青壮年,临床表现常有多饮、多尿、烦渴、骨痛(以背部、臀部、大小腿为着),常伴有肌无力及骨软化症的蹒跚步态。
辅助检查方面可有高血氯性酸中毒、低血钙、低血尿酸、低血钾、尿蛋白、高磷酸盐尿及肾性糖尿、氨基酸尿,但血中氨基酸、血糖含量均正常。尿浓缩功能减低。X线检查可见骨软化症变化。
本例未出现高氯血症,可能由于多饮、多尿1月,血氯随尿排泄增多。氯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并以氯化钠主要形式随尿排出,可能随着尿钠的排泄增多,而远曲小管重吸收氯离子减少,使尿中排氯增加而使血氯也随之降低。
Fanconi综合征有时尿酮体阳性,易误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注意鉴别。
治疗方面,主要针对病因治疗,除肾毒性物质,肾小管性酸中毒的对症治疗,注意纠正其他电解质紊乱。
本例因病因不明,还应该针对病因展开检查,如肾功能,及其影像,必要时的穿刺活检,骨髓穿刺,及风湿方面的相关检查。
点击进入论坛讨论:http://www.iiyi.com/med/viewthread.php?tid=101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