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肝病科医学进展 > 《乙肝疫苗注射策略或带病毒突变率翻倍》真相揭示

《乙肝疫苗注射策略或带病毒突变率翻倍》真相揭示

2013-11-18 09:38 阅读:1408 来源:医脉通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就之前发表的《 乙肝疫苗的注射策略可能会带来乙肝病毒突变率的翻倍 》后,在医生群体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人们对乙肝疫苗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突变的质疑声此起彼伏。真相究竟如何?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庄辉 院士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真相。 庄辉教授 [ 点击进入

    就之前发表的《乙肝疫苗的注射策略可能会带来乙肝病毒突变率的翻倍》后,在医生群体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人们对乙肝疫苗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突变的质疑声此起彼伏。真相究竟如何?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庄辉院士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真相。
 

庄辉教授[点击进入庄辉教授简介]
    正确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突变

    乙型肝炎病毒突变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发性突变。由于乙型肝炎病毒**率高,每天可产生1000万~10000万个病毒,参与**的逆转录酶缺乏校正能力,且错配率较高,因此,乙型肝炎病毒自发性突变较为常见,且在4个基因区(S、C、P及X区)均可发生。如有研究者发现,1992年与2005年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群中亦存在HBVS基因突变。上述人群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其中部分研究对象甚至是于乙肝疫苗上市前出生,其病毒突变不可能由乙肝疫苗所致,而是自发产生。二是选择性突变,即乙型肝炎病毒在外来因素[如核苷(酸)类似物、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等]作用下发生突变。由于不同外来因素作用于乙型肝炎病毒不同基因区,导致基因突变位点各异。如核甘(酸)类似物作用于逆转录酶基因区,当长期口服该类药物时,耐药突变主要发生于上述区域,而乙肝疫苗免疫则只可能引起HBVS基因突变。

    探讨乙肝疫苗免疫背景下的乙型肝炎病毒突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对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群进行随访研究,了解其乙型肝炎病毒突变发生率,而不应对未接种过或接种史不详的两个不同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这种调查很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果。其次,应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研究。由于“没有**就没有突变”,因此研究对象应为疫苗接种前已发生围生期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者,或为疫苗接种后因免疫力有限、不能完全清除乙型肝炎病毒者。再次,应正确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突变的原因。乙型肝炎病毒的S基因分为前S1、前S2及S区,现有乙肝疫苗只含S蛋白,不含前S1、前S2蛋白,因此,不能将前S1和前S2区突变归咎于乙肝疫苗。

    现行乙肝疫苗仍安全有效

    目前,全球已有177个国家将乙肝疫苗纳入新生儿免疫规划,取得了显著的预防效果,各国儿童的HBsAg流行率明显下降。

    我国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新生儿免疫规划,截至2006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HBsAg流行率由1992年的9.7%降至2006年的0.96%,约8000万名儿童由于乙肝疫苗免疫而免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一般人群HBsAg流行率由1992年的9.75%降至2006年的7.18%,减少了约3000万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证实,我国提前6年达到了WHO提出的“至2012年将5岁以下儿童HBsAg流行率降低至1%以下”的目标,给予中国高度评价,认为中国的这一成就不仅是西太平洋地区、也是全球控制乙型肝炎的楷模。

    乙肝疫苗的广泛应用能否增加HBVS基因突变,目前仍有争议。我们对接种乙肝疫苗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人群的随访研究表明,其S基因突变率并不高于未接种乙肝疫苗且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者。感染HBVS基因突变株的母亲所生新生儿,应用现行的乙肝疫苗预防有效。可以说,现行乙肝疫苗对预防乙型肝炎病毒野生株和突变株感染均安全有效。

    但是,在实施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后,对接种或未接种过疫苗的人群进行HBVS基因突变率的监测,并了解其对乙肝疫苗有效性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一旦发现HBVS基因突变影响乙肝疫苗效果,应尽快研发对野生株和对突变株均有效的新型疫苗,以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