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病历讨论 > 小儿间断发热、腹痛、腹泻1月

小儿间断发热、腹痛、腹泻1月

2012-08-17 11:19 阅读:2566 来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消化呼吸科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病例简介: 一般情况:患儿,女,8岁。 主诉:间断发热、腹痛、腹泻1个月。 现病史: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儿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2 ℃,自服退热药(具体不详)后体温可降至正常。热型不规则,抗感染治疗后热可退,伴寒颤。腹痛呈阵发性,性质述不清,发作

    病例简介:

    一般情况:患儿,女,8岁。

    主诉:间断发热、腹痛、腹泻1个月。

    现病史: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儿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2 ℃,自服退热药(具体不详)后体温可降至正常。热型不规则,抗感染治疗后热可退,伴寒颤。腹痛呈阵发性,性质述不清,发作无明显规律性,发作30~60 min可自行缓解。排便后腹痛可略缓解。曾于当地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但腹痛不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腹痛时排便略稀,无黏液及脓血,2~3 次/d,伴有恶心,无反酸、嗳气。病程中体重减轻。

    既往史:否认传染性疾病史及接触史,否认食物中毒、外伤史。

    个人史: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出生时营养发育正常。

    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庭成员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

    体格检查:体温36.8 ℃,呼吸30 次/ min,脉搏110 次/min,血压100/80 mmHg(1 mmHg=0.133 kPa)。体重23 kg。神志清,精神好,营养发育差,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呼吸平稳,口周无发绀,咽部充血。颈软,胸廓对称,呼吸音正常。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正常,听诊心脏位于右侧,心律86 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腹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可触及边缘,质软、缘锐,左下腹及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无杵状指趾,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无异常。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WBC)25.7×109/L[中性粒细胞(N)0.88],红细胞(RBC)3.96×1012/L,血红蛋白(HGB)113 g/L,血小板(PLT)375×109/L。
    便常规:潜血阳性,WBC32~36个/HP,C-反应蛋白(CRP)131.00 mg/L。
    血培养:3 d无菌生长。
    便培养:未分离出沙门菌、志贺菌。腹部彩超示肝、脾轻度肿大。
    肝功能:前白蛋白0.03 g/L,总蛋白 59.9 g/L,白蛋白15.4 g/L,球蛋白44.5 g/L,胆碱酯酶1268 U/L。
    肾功能:尿素氮2.35 mmol/L,视黄醇结合蛋白4.4 mg/L。血清离子:钾2.80 mmol/L,钠124 mmol/L,氯99.1 mmol/L,钙22 mmol/L。

    讨论:根据以上信息,可初步做出哪些诊断,下一步应进行哪些检查,应和哪些疾病鉴别,如何处理?

    病例分析:

    应做检查包括:红细胞沉降率、血浆蛋白电泳、胸部X线平片、结核抗体、胃镜、肠镜。

    患者检查结果如下:
    红细胞沉降率110 mm/h;血浆蛋白电泳:α1球蛋白4.2 mg/L(正常值3.0~4.0 mg/L),α2球蛋白14.2 mg/L(正常值6.0~10.0 mg/L),β球蛋白11.1 mg/L(正常值7.1~11.0 mg/L),γ球蛋白16.8 mg/L(正常值9.0~18.0 mg/L);
    胸部X线平片未见异常、结核抗体阴性。
    胃镜示:食管黏膜光滑,齿状线清晰;贲门光滑,关闭良好;胃底黏膜皱壁光滑,色泽桔红色;胃体充血,胃内有少量半透明黏液;胃角、胃窦充血,色泽红白不均,以红为主,蠕动良好;幽门形态圆,色泽红,开闭良好;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无异常。
    结肠镜检查回报:循腔进镜70 cm至回盲部,过程顺利。小肠黏膜片状溃疡,无苔,溃疡周围结节样增生,表面少许新鲜血呈缓慢渗出。回盲部及升结肠见巨大成片溃疡,间断可见少许正常岛状黏膜。余下结肠见多发0.5~1.0 cm圆形、椭圆形溃疡,乙状结肠及直肠溃疡可见新鲜渗血,部分黏膜观察受限。与直肠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后退镜。
    结肠镜检查结论:结肠多发溃疡伴出血。
    病理诊断:炎症性肠病,克隆病?结肠多发溃疡,肠壁全层炎症,可见幼芽肿形成,累及回盲部回肠、系膜淋巴结13枚反应性增生,小肠有溃疡。

    鉴别诊断:肠结核,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诊断:克隆病。

    治疗:
    (1)一般治疗:进行营养评估及肠内营养治疗;
    (2)药物治疗:激素,艾迪沙(美沙拉嗪)及免疫调节治疗;
    (3)生物治疗:主要是TNF-α单抗。(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消化呼吸科 王朝霞)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