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是一种属于大环内酯的抗生素,于1980年被发现,1981年推出。又翻译作阿红霉素、阿齐红霉素。 曾有报道,一个体重不足7.5kg的婴儿,因注射了超正常治疗量10倍的阿奇霉素致婴儿脑瘫的严重不良后果。
1.阿奇霉素作用机制
阿奇霉素属大环内酯类第二代半合成衍生物,通过阻碍细菌转肽过程,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与大环内酯类其他品种比较,阿奇霉素具有口服吸收快、组织分布广、细胞内浓度高、半衰期长等特点,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也就随之不断出现,尤其是引起青少年儿童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多。
2.阿奇霉素不良反应
在胃肠道、肝脏、皮肤过敏、血液、耳、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内分泌系统等的不良反应国内外都有报道。在精神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也有过报道,例如,可引起头痛、嗜睡、眩晕、惊厥、感觉异常、活动增多、攻击性反应、神经质、焦虑不安、忧虑等症状。有报道:发现儿童用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各系统,变态反应发生率最高达43.68%,比如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呼吸困难、咳嗽等;还有心动过速;急性哮喘并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肝损坏等。
3.国外报道
在2006年,美国药物治疗期刊曾经报告了1例9个月大的女婴,因护士错误地注射超大剂量(0.5g)阿奇霉素,导致致死性心动过缓,心肺复苏后,患儿仍发生严重的缺氧性脑病。
4.阿奇霉素用法用量
儿童常规剂量:按每公斤体重,一般感染:儿童的总剂量为30mg/kg,1次10mg/kg,每日1次,连续3天给药。若是中耳炎、肺炎:第1天10mg/kg顿服,每天最大量不超过500mg。参照北京儿童医院的用药经验,按每公斤体重5~10mg使用,根据不同疾病,使用天数不一样,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使用。
5.分析
该病例报道的该婴儿体重不足7.5kg,每次最高剂量应该是75mg,但医生实际上一次给婴儿使用了750mg,是正常量的10倍!由于阿奇霉素制剂多为脂溶性,易透过血脑屏障,从而导致脑部药物浓度过高,刺激脑细胞有关。尽管导致脑瘫结果的因素很多,但根据患儿的用药来分析,患儿所用药物中只有阿奇霉素的用量是超正常用量的。通过以上分析,超正常治疗量10倍的阿奇霉素应该是导致患儿脑瘫的原因。因此,通过此病例,提醒医护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尤其是婴幼儿,注意其用法用量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