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展
2013-12-17 11:29
阅读:1462
来源:爱爱医
作者:江*
责任编辑:江帆
[导读] 2013年12月7日,在2013中国心血管医师大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建平教授做了题为“2013年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展”的精彩报告。
2013年12月7日,在2013中国心血管医师大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建平教授做了题为“2013年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展”的精彩报告。
李建平教授指出,抗血小板治疗是抗栓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临床上抗血小板治疗是双刃剑,寻找获益和出血风险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李建平教授结合欧洲、美国和中国的相关指南及多项临床研究数据,从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治疗开始时间和治疗疗程三方面入手,对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优化治疗系统进行了系统总结;此外,他还结合临床研究数据阐述了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个体化治疗。
1、如何选择抗血小板药物
三种P2Y12受体抑制剂比较
STEMI指南的抗血小板治疗推荐
NSTEMI指南的抗血小板治疗推荐
指南对PCI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的推荐
2、抗血小板治疗何时开始?
三个研究比较
ACCOAST研究显示,对于住院48h内接受侵入性治疗的NSTE-ACS患者,接受普拉格雷预治疗并未降低30天内主要缺血事件,反而增加了大出血并发症。上述结果与TRITON-TIMI38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支持在确定冠状动脉解剖情况下采用普拉格雷治疗;需进一步评估在NSTE-ACS患者中常规预治疗策略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回顾,ACS患者口服抗血小板预治疗研究结果不一致,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去验证。
3、抗血小板治疗的疗程是多长?
SWEDEHEART研究(ACS患者的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抗治疗持续时间)显示:(1)双抗治疗(DAPT)大于3个月的患者相比3个月的患者,其死亡、卒中、再梗死发生率显著下降;(2)双抗治疗大于6个月的患者相比6个月的患者,其死亡、卒中、再梗死发生率显著下降;(3)虽然发生出血的绝对例数很少,但较长疗程组出现更频繁(大于3个月:3个月)
BASKET和BASKET-PROVE(6个月:12个月)结论及启示:(1)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大出血的总体发生率低;(2)延长DAPT的使用能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但导致更多的大出血事件;(3)支架内血栓形成与大出血相比,病死率高出3倍;(4)延长DAPT能够减少死亡(临床风险效益分析):当外推至10000例接受延长DAPT治疗的患者时,主要临床净获益为2年间挽救22例患者生命;(5)需要开展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病死率和特定时间间隔来进行适当的成本效益分析(出血-支架内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