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血液科医学进展 > ASH : 研究支揭示防性血小板输注仅对特定患者有益

ASH : 研究支揭示防性血小板输注仅对特定患者有益

2013-01-16 14:48 阅读:2128 来源:elseviermed 责任编辑:邝兆进
[导读] 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的患者接受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其他患者不接受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只有在观察到出血体征或症状后、进行有创手术前、或医生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才进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根据

  亚特兰大——美国血液病学会(ASH)年会上公布的多中心随机TOPPS研究支持限制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应用范围。

  这项研究由英国国民卫生服务部血液和移植中心的血液学顾问Simon Stanworth博士及其同事进行,纳入600例正在接受或预期将接受化疗或干细胞移植且预期将出现至少5天血小板减少症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的患者接受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其他患者不接受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只有在观察到出血体征或症状后、进行有创手术前、或医生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才进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定义的2级或2级以上出血。

  结果显示,无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50%(151例/300例),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组为43%(128例/298例)。校正后的组间发生率差值为8.4%,低于该研究设定的置信区间的15.2%上限。然而,预定的亚组分析发现,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的患者(占研究人群的70%)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与接受急性髓性白血病(AML)诱导化疗或异基因骨髓移植等其他治疗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4)。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组和无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组中ASCT亚组患者的≥2级出血发生率非常接近(45% vs. 47%)。但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组中AML和异基因骨髓移植亚组患者的≥2级出血发生率低于无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组中的同类患者(38% vs. 58%)。

  与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组相比,无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组接受输注的患者比例显著更低(89% vs. 59%),每例患者接受的输注次数更少(平均3.0次 vs. 1.7次),血小板低于10,000/ml的天数更多(平均3.6天vs. 1.8天;均P<0.001)。

  无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组患者随访期间出现2~4级出血的天数平均为1.7天,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组为1.2天(P=0.004)。无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组患者发生首次2~4级出血的时间比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组早2天(危险比=1.30;P=0.02)。

  两组在至血小板减少症恢复时间及其他多个观察指标(包括住院天数和不良事件)方面均无显著差异。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组和无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组分别有1例(0.3%)和6例(2%)患者发生严重3级或4级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但可以看出后组患者发生这些有时危及生命的事件的风险是前组患者的6倍(比值比=6.05;P=0.13)。无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组1例患者发生颅内出血。在7例发生3~4级出血的患者中,仅2例患者在发生出血时的血小板计数<10×109/L,这2例患者均正在接受AML诱导化疗。

  在讨论研究结果时,一位与会者指出,亚组间的出血发生率差异较为显著,建议在对AML患者进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时应更加注意,因为这些患者在治疗期间由于内皮损伤而可能特别易于发生严重出血事件。Stanworth博士对此表示认同,他表示该研究结果表明,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在不同患者组中的作用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未来需要开发新的策略,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出血风险,并建议对抗纤维蛋白溶解剂和氨甲环酸的作用进行研究。

  麻省总医院输血服务中心联合主任Walter Dzik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最新的美国全国血液采集和利用调查报告,2008年美国输注的血小板约为200万,比2006年显著增加16.7%。TOPPS研究发现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对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无治疗益处,因此不对这类患者进行输注或可节省数以百万美元的医疗费用。TOPPS研究结果将可能改变临床实践,但还将需要一定时间。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