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我的验案分析
1、呕逆案
白X 男 15岁 塘洲
2011/3/12
脉:右寸沉弱、关弦紧、尺沉细,左寸沉细、关弦滑紧、尺沉细。舌淡苔薄白。
证:怕冷怕风,脘腹胀满,呃逆泛酸,咽喉不适,干咳少痰。大便时干时溏。
病:少阴太阴少阳合病
治: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
麻黄6g,附子6g,细辛6g,柴胡10g,黄芩15g,法半夏15g,党参10g,生姜30g,甘草10g,大枣10g,厚朴15g,茯苓10g,苏叶10g。
七剂
2011/3/20
脉:右寸浮滑紧、关弦细紧、尺弦细,左寸滑紧稍浮、关弦细滑紧、尺弦细。舌红苔薄白腻水滑有红点。
证:怕冷好转,咽喉不适,呕逆减轻,不泛酸,大便已成形,小便色黄。
病:太阴少阳合病属厥阴
治:旋复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合半夏厚朴汤
旋复花15g,代赭石10g,法半夏15g,生姜15g,甘草10g,厚朴15g,苏叶10g,茯苓15g,干姜5g,黄连10g,黄芩10g,党参10g,大枣10g。
七剂
2011/3/26
脉:右寸浮细弦滑、关弦滑、尺细弦滑,左寸细弦滑、关弦细滑、尺细弦滑,舌淡苔薄白。
证:偶有呕逆,症状大减。病人家属说孩子打嗝已经两年多了,还要吃一周中药。
病: 太阴少阳合病属厥阴
治: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
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5g,党参15g,生姜15g,甘草10g,大枣15g,厚朴15g,茯苓15g,苏叶10g。
七剂
按:有朋友常说我医案难看懂,认为我问诊不详。我是凭脉舌证用经方,一诊病人右寸沉弱,为金(肺)不及显寒,常见病人不喜说话,气短促。左寸沉细,为火(心)不及显虚寒,常见病人梦多,头晕腰背痛。六经定位为少阴伤寒,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右关弦紧,土(脾)太过显冷,常见伤饮食,吐逆频繁。左关弦滑紧,为木(肝)太过,寒热起,胸胁痛,六经定位为少阳太阴病,故用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两尺沉细,水(肾)不及,阳不足。因病人为青春期少年,故不考虑补肾气。二诊两寸由沉转浮,故知少阴表证以解,病人当不怕冷了,故去麻黄附子细辛汤。两关弦细紧滑,故病仍在中焦木土,处旋复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合半夏厚朴汤,两尺沉细,水不及,阳不足。因病人为青春期少年,这次也未补肾阳。三诊紧脉消失示寒已除,三部脉象呈平和状态,病势已衰,再扣弦滑独脉处方进一步收尾即可。
2、重感冒案
钟文X 男 73岁 瑞金
脉:左寸沉细,关弦紧稍滑,尺沉细紧,右寸沉细稍紧,关弦细紧,尺沉细弱。舌红苔白,水滑。
证:咳嗽,发烧有十几天了,在诊所打了6天的吊水,原来咳嗽的是黄痰,现咳嗽的是白痰。昨天开始,一会冷,一会热,无汗,口干要饮,舌尖和咽喉痛,喝热水都会痛。神疲,纳差,小便正常,大便以前正常,打了吊水后大便干。
病:少阴少阳病
治:小柴胡汤合麻黄附子甘草汤合四逆汤
柴胡15g,黄芩15g,法半夏15g,党参10g,生姜15g,甘草10g,大枣15g,制附片10g,干姜10g,麻黄10g,三剂
按:这个病人的脉证是由在江西瑞金的同门师妹采集,再发给我,让我处方的。我按照外感病找独脉的原则,从本病人的脉像描述中找出了两个独特脉,一个是两寸尺沉细弱,示病在少阴,处麻黄附子甘草汤合四逆汤,一个是两关弦紧稍滑,示病在少阳,处小柴胡汤。脉证对应谓之易治,果然病人反馈时说服一剂就烧退咳止,三剂服完病除。
3、月经不调案
刘X 女 1976年 泰和
脉:左寸沉细,关弦细,尺沉细弱,右寸沉弦细,关细滑,尺沉细弱。舌淡红苔薄白水滑。
证:四肢冷,月经推后一星期,经来腹痛,白带多,微黄,异味。大便稀,小便黄。
病:太阴厥阴少阳病
治:当归四逆汤合当归芍药散加柴胡
当归30g,桂枝15g,白芍30g,甘草10g,大枣15g,细辛10g,通草10g,川芎10g,茯苓15g,白术20g,泽泻10g,柴胡15g,七剂
按:这病人服完七剂后,手脚转温,白带减少,次月,经来如期,腹亦痛止。病人寸尺沉细,示为太阴厥阴病,针对性的问诊知道病人怕冷,手脚经常冰凉,月经推后,白带量多,脉证互参处当归四逆汤合当归芍药散。关弦细滑,示为少阳病,针对性的问病人,知白带略有异味,色微黄,小便黄,处少阳病的主药柴胡。从脉论治,平脉定方;从证论治、主证主方。真是临床经方使用起效之法宝。《伤寒论》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此方养血通脉,温经散寒,可以解决阴血不足,阴寒之邪凝于血脉中的血虚寒凝致厥证。《金匮要略》云:“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此方可养血疏肝,健脾利湿,止痛安胎。方中以当归川芎芍药养血调肝,茯苓白术泽泻健脾利湿,以达肝脾两调,水血同治之功。“血不利则为水”,古人诚不欺今人也。《神农本草经》云:柴胡味苦平。主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薰。生川谷。处方中加入柴胡,起疏肝解郁,除寒热邪气之作用。
君若问我何妙招,全靠仲景古经方。医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徐师多年心血凝结成的“脉—证—病—治”的经方医学模式,我还只窥见了美丽的一角。
作者:刘学炫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