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中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医生钱晓东发了这样一条微博:“病人心脏停跳超过一刻钟,但是经过我们抢救,活了!流了这么多汗,值!”并配上了一张自己后背全部湿透的照片。记者了解到,在短短一天时间里,该微博就被转发8000多次,一万多网友点赞,不少网友称他为“中国好大夫”.
钱晓东医生这短短几十个字的“报喜”微博,却有着丰富无比的内涵,比如对成功抢救回一条生命的成就感,自豪感;比如与病人家属感同身受的喜悦与激动等等。而站在网友和公众的角度来看,医生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和只有5%的成功概率仍旧不放弃的精神,不但体现了一个医务工作者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操守,同时也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与呵护。
实际上,我们身边的“中国好大夫”又何止一个钱晓东医生呢?4月底的一个傍晚,下了班的无锡市三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蒋云召刚刚到家就接到一个求救电话,电话是从遥远的安徽打来的,是他以前救治过,现在已经出院回家的一个病人。接到电话,蒋医生没有丝毫犹豫,连夜驱车300余公里,从江苏无锡奔赴安徽滁州,最终成功挽救回了一条生命。和苏州的钱医生一样,无锡的蒋医生也同样无愧于“中国好大夫”的荣誉称号。
按照这些“ 中国好大夫”的说法,他们只是尽了自己作为一个医生的本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面对医院的召唤或者是病人的救助,不管是钱医生还是蒋医生,都可以随便找一个理由应付过去,因为他们接到电话的时候,并非正在值班,而是正在休息时间。但是他们仍旧本着生命至上,患者利益至上的原则,放弃了陪伴家人和休息的时间,给了患者生的机会,避免了家属陷入失去亲人的痛苦。
而我更愿意从医患关系的角度来解读“中国好大夫”.当前医患关系的持续紧张是公认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中国好大夫”来重新树立医务工作者的社会形象,重塑彼此友好和谐,互相理解信任的新型医患关系。说到底,医患关系的改善,离不开医疗体制的深层次改革,但同样也离不开“ 中国好大夫”们所展现出来的“正能量”.
相关阅读:
医患**之痛 何药可治?
医患关系为何“一点就着”?
医患焦点:莫再伤害白大褂
假若“好大夫”没有救活患者
医患关系之疾 在于心态是否对等
“中国好大夫”的汗 是医患润滑剂
改善医患关系离不开“中国好大夫”
廖新波:医患关系的改善在于对等的心态
“中国好大夫”获众网友点赞 有益于医患关系
从“中国好大夫”称谓中读懂民意期待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