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常见疾病发生的瘙痒及其致痒物质:
荨麻疹:组胺、白三烯B4、细胞因子、INF、TNF、NF。
异位性皮炎:白介素、前列腺素、蛋白酶,与朗氏细胞相关。
银屑病:神经肽P物质、NGF、白介素2。
肿瘤:白介素、TNF,与朗氏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相关。
湿疹:组胺、白介素、TNF、INF。
5、瘙痒的分类及致痒介质:
皮肤源性瘙痒(由皮肤炎症或损伤介导的瘙痒)组胺、白介素、前列腺素、蛋白酶。
神经病性瘙痒(由于感觉神经传入通道中发生病理改变而引起的瘙痒)阿片类、白介素。
神经源性瘙痒(没有神经损伤而在神经系统中产生的瘙痒)神经纤维损伤、神经肽和蛋白酶。
心源性瘙痒(心理异常引发的瘙痒)5-HT、去甲肾上腺素。
混合性瘙痒(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机制引发的瘙痒)。
6、致痒物质的多样性与可变性治疗思考:
*不同病期致痒物质会改变
*病程的变化致痒物质随之改变
*病理的变化致痒物质随之改变
*注意局部的基本治疗
*尽量去掉病因
*针对致敏物炎症介质治疗
*随时根据致敏物炎症介质变化调整治疗
*联合治疗常应考虑
7、针对一些难治性瘙痒的一、二、三线药物:
*胆汁淤积症:利福平、纳曲酮、纳洛酮、纳美酚、熊去氧胆酸(二线)
*妊娠期胆汁淤积症:熊去氧胆酸、考来烯胺(二线)
*尿毒症:加巴喷丁、纳洛酮、窄谱/广谱UVB、含水量高的保湿剂、针刺曲池穴(二线)、茴香顺势疗法(二线)、沙力度胺(三线)、甲状旁腺切除(三线)、考来烯胺(三线)、红细胞生成素(三线)
*恶性肿瘤相关瘙痒:帕罗西汀、塔扎平(二线)、布托唯诺(二线)
*血液病相关性瘙痒:窄谱UVB、PUVA、帕罗西汀(二线)、氟西汀(二线)、肯瑞巴林(三线)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