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推荐自己认为合适的治疗方案,讲清楚其中利弊,由病人和家属选择。但因为西医是经验科学,大样本的积累所得,即便过往病例有大部分好了,但也有没好的。小概率落到一个病人头上,那就是百分百。而医疗效果,往往是引发医患纠纷的原因。因此,急诊科的医生必须沟通能力很强,否则做不好急诊医生】
换好衣服,疾步走到抢救室内区,这里是急诊科主治医师邓至的“主场”,早晨7点30分,邓至准时入场,一个急诊科医生紧张而忙碌的一天随之开始。
和夜班同事做好交接,邓至推着chart车(病历车),开始一个个地查床。一间大约40平方米的空间,工作环境没法说好,因为摆放了11张移动病床,再加上护士和医生的工作台,显得拥挤不堪。
虽然有空调,但这里的空气依然闷热。
开业于1937年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上海的一家三甲医院,急诊科主任童朝阳说,这里可能是上海所有三甲医院中最大的急诊科之一,6月26日,跟随着邓至,《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急诊科里度过了非同寻常的一天。
例行查床
这天有4个新病人,与以往相比,查房的进展比较慢。
8点45分,84床。73岁的徐老太因为前一天突然意识不清、昏迷入院。和所有病人家属一样,老人的女儿热切地看着邓至,想把老人发病前后的所有状况都详细地告诉医生,并心怀忐忑地期待医生给出一些让人安心的答复。
邓至说,目前正在查病因,有两种可能,一是中枢性的,要看是否有脑梗、脑出血;一是外周性的,因为有发烧、左肺不张以及炎症。“年纪大的人若有这些并发症,也会影响神智。”
邓至走到床头,抱着病人的头说:“老人家,眼睛张开让我看看好吗?”邓至掏出小手电,照了照病人的眼睛,又走到床尾,检查了一下病人的膝关节,用针刮了一下病人的脚心。感觉到痛,病人的脚迅速收缩了一下。
“老人家,就是刺激一下。”邓至说。
徐老太不满意了,嘟囔着说,“这不是刺激。”
老太太的儿女笑了:“哎呀,今天开始说话了。”
反复查了查各方面检查报告后,邓至说,感觉不一定是脑梗,而是肺的毛病。检查中间,别的床位家属来叫,邓至没有太多笑容,但是柔声说:“这里看好就过去,今天慢了一点,不好意思啊。”
检查完转身欲走,老太太儿子再问:“应该不是脑梗啊?”邓至回说:“嗯,我感觉不是。”
9点09分,32床。那里躺着一位肺癌晚期的80岁老人,已经在急诊室里呆了一周多,目前仅能用药维持生命。
邓至回头小声对本报记者说:“这其实算是临终关怀了,我们只能让老人痛苦尽量少一些。”
生命如此让人不忍放弃,躺在那里的老人,嘴巴里插着呼吸机,张大嘴使劲开合,双手时不时在空中抓挠,老人的妻子看着这一切,对邓至说,他很难过的。邓至点点头,拉着老人的手,发现血氧含量测不出,老人指甲都是紫的。
老人的女儿问邓至,是不是可以给老人买衣服了?衬衫可以吗?邓至小声告诉她,可以先换老人平时的衣服,只要清爽些就好,需要的时候再去轻纺市场买。邓至说,一些家属在料理后事方面没有经验,需要医生指导一下。
老人的妻子拉着穿着白大褂的本报记者,不停地说,老人的耳朵其实很灵光,什么都能听到,对于女儿提到后事,她觉得老人是听到了,所以有些烦躁。虽然家属需要倾诉,但还有其他病人等着,邓至没时间听更多,转身到了下一个病床前。
9点30分,39床。这是一个肝癌中晚期患者,女儿陪着病床上的妈妈。
因为妈妈还不太了解自己的病情,邓至把女儿叫到身边,小声询问病情。然后告诉女儿,一旦病人呼吸出现问题,需要家属选择是否插管,并交代可能出现的问题。
……
9点55分,内区11个病人检查完毕,医生们确定了当天的治疗方案。
内区、中区和外区
内区门外就是中区,其实这只是一条走廊,旁边就是急诊室大门,原本的设计是救护车经过这道门穿过走廊直接进入抢救区,但因为病人越来越多,抢救区不得不分出了内区、中区和外区。
按照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紧急程度,病人们分别被安置在不同区域,目前整个抢救区安置了近70位病人。
因为24小时不能缺人,童朝阳说,这里就像以前的纺织厂,医生要三班倒。早班从早上7点30分上到下午15点30分,中班到晚上23点,晚班再接着到第二天早上的7点30分。
这周上早班的邓至,为了参加孩子第二天的幼儿园毕业典礼,她和中班同事协调了一下,今天自己下午17点下班,明天可以提前到14点下班。
相比于中班和晚班,早班的任务较重,往往需要给病人确定诊疗方案,所以这段时间内区、中区和外区分别有一名主治医师负责,而中班和晚班时每班则有2名主治医师负责。
一般而言,中区病人病情相对没那么严重,数量也不太多,所以中区医生还要负责接救护车。不过,内区、中区、外区的医生并不会界限分明,一旦救护车密集过来,内区和外区的医生也要配合接诊病人。
邓至说,这是一个更强调协作的地方。比如今天,既要有樊帆医生顶着中区,也要有薛渊医生处理外区几十个病人,加上急诊总值班邵勉医生、心内科总值班、神经内科、肺科、外科同事一起出谋划策,再加上护理部的同事,才能保证抢救区的正常运转。
刚走到中区,邓至就看到从救护车上接下来一个病人。
“怎么回事?”
“脑梗后遗症,反复呕吐,从大华医院转过来的。”樊帆说。
一般情况下,急诊病人会在预检处被分流到内科和外科,往往内科会占到80%以上,以老年病人为多,其中心血管疾病、中风、脑梗死、肺部感染病例较多,这也与中山医院的医疗特色相关。相对较轻的病人会在台面(诊疗区)治疗,重的则直接进抢救区。
不管是中区还是外区,都挤满了移动病床。尽管急诊科有170张留观床位,但床位还是紧张,因此抢救区里的病人往往无处可转,只能滞留。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