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氨匹林(lysine-aspirin)是阿司匹林与赖氨酸盐的复盐, 赖氨匹林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和疼痛, 赖氨匹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作为前体药物, 赖氨匹林不良反应较阿司匹林小,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出汗等。但近几年赖氨匹林出现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有致死病例的报道,现综合报告如下,以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1. 赖氨匹林罕见不良反应
1.1 赖氨匹林致肉眼血尿
史亦丽报道2例男性儿童使用赖氨匹林后出现肉眼血尿。1例因咳嗽、发热来医院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拉定2.5g,加入5%葡萄糖盐水中静滴,来比林(赖氨匹林)0.6g,小壶给药,静滴毕,热退后离院。约30min后,该患儿出现腹痛、排肉眼血尿,即刻返回医院,急查尿常规:尿潜血+++。给予对症处理。次日再查尿常规:尿潜血+++,症状改善后,即离开门诊,未再复查和追访。另1例因高热、咽痛2d入院儿科急诊,既往无不良反应史,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头孢拉定2.5g,加入5%葡萄糖盐水250mL中静滴,赖氨匹林0.6g,小壶给药。静滴结束后,患儿回家,1.5h左右热退,但出现肉眼血尿,2h后再次来院就诊,患儿1wk后出院,尿常规:RBC(-),在住院期间作过肾功能等项检查,均正常。
贺建华也报道3例儿童使用赖氨匹林后出现肉眼血尿。第1例患儿,男,4岁,因咳嗽2wk伴发热2d来院就诊,诊断为左下肺炎,给予头孢拉定加利巴韦林静脉点滴。于点滴前用生理盐水8mL加赖氨匹林注射液0.25g静推,2h后患儿排尿时发现尿色为洗肉水样,并有少许的血凝块样物,诉腹痛,持续性,剧烈时呻吟不止。急查尿常规:红细胞满视野,考虑为药物性血尿。给予磷霉素抗感染,地塞米松抗过敏、阿托品解痉以及5%碳酸氢钠稀释后静滴碱化尿液,于次日肉眼血尿逐渐消失,第3日尿常规转正常。第2例患儿,男,4岁半,因发热1d伴咳嗽来门诊,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拉定静滴及赖氨匹林注射液0.2g肌注,约2h后解小便,发现为洗肉水样。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给予地塞米松及5%碳酸氢钠稀释后静滴碱化尿液,于次日尿常规转正常。例3为3岁女患儿,因发热、咳嗽2d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拉定1.5g静滴及赖氨匹林注射液0.2g加生理盐水6mL静推,2h后解小便,发现为洗肉水样。查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未见管型。给予地塞米松及5%碳酸氢钠稀释后静滴,于次日尿常规转正常。
以上5例患儿均在一次性同用头孢拉定和赖氨匹林注射液后出现了肉眼血尿,均在静滴结束后出现,其中有2例患儿因血凝块在排尿中栓塞尿道引起较剧烈的腹痛。其可能机制为:(1)均系高热病儿,因高热、进食少、尿液较浓缩。头孢拉定几乎全部由肾脏排出,而致肾毒较平时明显增大。同时使用赖氨匹林退热,赖氨匹林有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抑制凝血酶原的合成,延长出血时间,导致受损的肾脏小血管出血,出现一过性血尿。(2)头孢拉定及赖氨匹林注射液的代谢均由肾脏排出,在酸性环境中,头孢拉定注射液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增高,出现肾损害。经查文献,有头孢拉定静脉注射给药致肉眼血尿报道,但静滴给药出现这种情况较少见。且后3例患儿单独使用头孢拉定或赖氨匹林均未出现血尿,说明两者联用可使肾毒性增大,应尽量避免联用。
1.2 赖氨匹林致精神症状
患者为女性,54岁,头晕5年,烦躁,多饮2月,神志模糊1d。诊断为:(1)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2)原发性高血压(Ⅱ期)。给予胰岛素调节血糖,补充液体,维持水电酸碱平衡及抗炎对症治疗,入院当晚10时左右,患者神志已清醒,但体温38.5℃,给予赖氨匹林0.25g,注射用水5mL静脉注射,约10min后,患者出现精神紊乱,呼吸加快,幻觉,错乱及表情恐惧,运动兴奋,语言增多,大喊大叫,胡言乱语(语言不连贯,不易理解),致使输液、吸氧等一切治疗均不能进行,对医护人员有排斥心理,此种行为持续近20h后逐渐好转。
1.3 赖氨匹林致严重过敏反应
肺水肿:1例4岁男性儿童,因发热2d住院,肌肉注射正常剂量的赖氨匹林10min后先后出现了“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1h后出现了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肺部湿性啰音、低氧血症”等急性肺水肿表现,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提示:肺水肿。病史、体征及尸检结果支持赖氨匹林引起的以“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为表现的严重过敏反应的结论。本病例提示正常剂量的赖氨匹林可导致“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致死的严重过敏反应。
急性喉头水肿:1例36岁男性青年,因脑外伤2d后持续头痛,给予赖氨匹林1.8g静滴,结束2min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口唇、肢端发绀,躁动,痛苦面容。立即以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抢救,因呼吸逐渐加重,遂行环甲膜穿刺术,但后因呼吸困难再次加重行气管切开术,诊断为喉头水肿,后转入ICU后继续治疗,病愈后出院。本病例提示正常剂量的赖氨匹林可导致“急性喉头水肿”表现的严重过敏反应。
药物性荨麻疹:郑虹等报道1例15岁女孩,因感冒、高热,肌肉注射赖氨匹林0.9g,约5min后病人即感胸闷、头晕、恶心,同时面部、上肢以及胸部皮肤迅速出现大片“风团”,诊断为“药物性荨麻疹”,立即以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C1.0g静脉推注,继之以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C1.0g静脉滴注,1h后风团消失,1wk后随访,无异常临床表现。
眼睑水肿:郑虹等报道1例13岁男孩,因感冒、高热,肌肉注射赖氨匹林0.6g,约1h后,患儿感两下眼睑处瘙痒,继之出现眼睑高度水肿,诊断为“赖氨匹林过敏”,立即予以地塞米松8mg、维生素C1.0g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同时肌肉注射非那根25mg,上述症状迅速缓解,3d后随访,患儿无异常。
2.讨论
上述10例赖氨匹林罕见不良反应中有6例均为12岁以下儿童,提示儿童使用赖氨匹林时应特别注意,这与说明书上注明的“12岁以下儿童慎用”是一致的;有2例患儿为过敏性体质(从小有婴幼儿哮喘病史),虽然没有出现“阿司匹林哮喘”,但却出现血尿,也应引起临床注意。虽然赖氨匹林的不良反应比较少见,但有些不良反应却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故在使用赖氨匹林前应询问药物过敏史,尤其是阿司匹林的过敏史,凡对阿司匹林有过敏史的也应禁用赖氨匹林;没有过敏史的患者在使用赖氨匹林的过程中也应对他们严密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