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简介
患者,女,22岁,因左小腿感染后骨短缩畸形伴功能受限19年入院。患者于19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持续高热,经治疗无好转,1个月后左小腿出现浮肿、疼痛,诊断为左小腿急性化脓性感染,遂行左小腿脓肿切开引流、抗感染及输血等治疗,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伤口愈合后出院。尔后左小腿发育缓慢,较对侧短缩,左踝关节活动受限,此次以左胫骨骨缺损,左小腿屈曲短缩畸形而入院。
查体:
脊柱生理曲度存在,轻度向右侧弯曲,骨盆向左倾斜,双上肢、右下肢外观无异常。左小腿短小,小腿中段呈反屈畸形(图1),局部无压痛,左踝关节活动受限。左下肢肌张力不高,小腿诸肌肉肌力正常。左下肢皮肤感觉基本正常,左膝反射、踝反射存在,Babinski征(一)。X线片示:左胫骨中段骨缺损,腓骨内翻、反屈畸形,左胫腓骨远端融合,左下肢较右下肢短缩约9 cm(图2)。
图1 左小腿短小,呈反屈畸形
图2 左小腿正侧位X线片示左胫骨中段骨缺损,腓骨内翻、反屈畸形,左胫腓骨远端融合,左下肢较右下肢短缩约5cm。
手术治疗: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一期行腓骨上段截骨、胫骨近端残端截骨向远端滑移、踝上截骨延长术、Ilizarov外固定器固定术。术后预防感染治疗3d,按时针道护理。术后第7天按计划上下截骨端同时延长,1 mm/d,分4~6次完成,同期行矫形及功能锻炼,借助助行器下地适当活动。术后3个月X线片示胫骨残端已接触,踝上延长5 cm(图3)。术后7个月X线片示胫骨残端向远端滑移11 cm,两残端已重叠,踝上延长端骨痂生长良好;小腿外观示畸形大部分矫正。术后10个月X线片示上下延长端骨痂生长良好;小腿外观示畸形矫正,双下肢基本等长。术后15个月X线片示两残端重叠处愈合良好。术后17个月拆除外固定架,下肢站立位全长X线片示双下肢基本等长,力线恢复(图4)。左小腿检查示双下肢力线恢复(图5)。
图3 术后3个月正侧位X线片示胫骨残端已接触,踝上延长
图4 拆除外固定架后下肢站立位全长X线片示双下肢基本等长,力线恢复
图5 小腿外观检查示双下肢基本等长,力线恢复
讨论
化脓性骨髓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关节强直、关节畸形、患肢增长或短缩、病理性骨折,甚至癌变等。患肢发育畸形是因炎症刺激骨骺而导致骺板过度生长或生长障碍,最终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感染后骨不愈合及骨缺损是矫形外科治疗中的难点,多需借助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Ilizarov技术是治疗重度僵硬性肢体畸形和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本例患者为3岁时发生左小腿急性化脓性感染,感染控制后未曾进一步手术治疗,遗留左胫骨骨质破坏及发育不良。此畸形特点为胫骨大段骨缺损、腓骨内翻、反屈畸形,左胫、腓骨远端融合,严重影响左膝、左踝运动及下肢负重功能。我们尝试应用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矫形一期矫正复合畸形,创伤小,未出现特殊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