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两会委员建言献策为医生“减负”

两会委员建言献策为医生“减负”

2016-03-15 19:27 阅读:1475 来源:环球医学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医生真的太累了!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呼吁,要继续深化医疗改革,为医生减压、减负,使他们轻装上阵,同时改革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主体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发挥能量。 医生有多累?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南京、西安、成

“医生真的太累了!”“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呼吁,要继续深化医疗改革,为医生减压、减负,使他们轻装上阵,同时改革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主体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发挥能量。

医生有多累?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南京、西安、成都8个城市19家医院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2183名医生中,近八成人每天工作8——12小时,67%的人曾连续工作超过36小时。更令人揪心的是,83%的医生称同事中有人患了癌症;37%的人周围有同事猝死。可见,医生的健康状况已然拉响了“警报”.在身体的疲劳之外,医生还可能面临心理压力。时而紧张的医患关系让一些医务人员如履薄冰,感到身心俱疲。给医生减压减负,刻不容缓!

福建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侯建明委员建议,应当将落实劳动法工作时间纳入医院的考核标准之一,让医务工作者拥有合理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劳猝死的悲剧再次上演。同时,对暴力伤医行为实施“零容忍”,为医务人员营造健康的行医环境,提高职业安全感。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副院长林绍彬委员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根据国家人口政策的改变,加强对未来10至20年全国医生总需求量的评估和培养规划。人才培养要有针对性,基层应该是重点。

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代表指出,“医生太累”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城市公立医院,尤其是一些大医院;在社区和乡村等基层医疗机构,这种现象并不普遍。医生太累是因为分级诊疗制度还未完全建立起来,老百姓看病处于无序状态,盲目追求大医院和名专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委员认为,要想落实分级诊疗,切实缓解大医院医生就诊压力,必须提升基层诊疗服务水平。这其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而当前实行的5+3+X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符合面向北上广等大城市的人才需求,但不能解决基层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他建议建立适应深化医改与基层医疗机构需求的人才培养与用人机制。

此外,除了“保护”和“减负”,还得调动起医生的积极性。**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这让代表委员们很激动。

中欧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曾表示:“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医生平均工资一般是社会平均工资的4——7倍,中国医生的阳光收入过低,只有通过灰色、黑色收入才能实现。这说明规律是不可违背的。”

贵州省儿童医院院长束晓梅代表认为,医生的劳动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医疗费用目前大多是根据所使用的设备、药品、技术手段来衡量,没有完全体现医生本人的劳动价值。人才培养很重要,待遇低问题更得重视。这个问题解决了,人才培养就更容易了。

医生收入事关医改成败。在这方面,日本的医改经验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样板。日本在1974年医改时,一年内就将医生诊疗费用上调了8.3倍,与此同时推出了彻底的医药分业政策。到了1990年,医生的诊疗报酬已经比30年前提高了12倍。由于日本与我国文化相近、地缘相邻,其医改模式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总之,只有构建适合医药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主体作用,给国人以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