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能取代临床经验吗?(3)
2011-02-13 14:25
阅读:2694
来源:文汇报
作者:大*勒
责任编辑:大弥勒
[导读] 提倡发表SCI论文并没有错,但如果把SCI论文作为根本导向,甚至形成SCI崇拜,就大大不妥了。至于把SCI导向引入医院,就更离谱。归根到底,医院的声誉不是取决于医生发表了多少SCI论文,而是取决于它的医生是否有高尚的医德、准确的诊断能力和精湛的医术。 不
医院的声誉到底取决于什么?
由于SCI论文在业绩考核中的导向作用,医生自然不再以精湛的医术作为奋斗目标,而煞费苦心地增加SCI论文的篇数,以便尽快解决自己的学位和职称。不用说,其结果是医疗质量的普遍下降:
一方面,医生看病的能力急剧下降,越来越多地依赖各种医疗设备和检查。于是,小病大查的情况出现了。得益的自然是医院,受罪的却是病人,因为他们必须支付昂贵的检查费用,也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
另一方面,尽管医院还在不断使用“诊断”这个概念,但这个概念所指称的事实却难以见到了。其实,对病人的病情和病因作出准确的诊断,这是医生之为医生的首要职责,然而,现在病人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奔走了多家医院,仍然不知道自己的毛病究竟是什么,病因究竟是什么。有趣的是,病人的诊断书上常常写满了文字,但唯一缺少的却是准确的诊断结论。诊断书上无诊断,真是天下怪事,但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医院里上演。于是,病人只好不断地逼问医生:我究竟患了什么病?但逼问常常无功而返。
这种现象再次表明,**是多么有害!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人们对形式的重视超过对内容的关注,最终就会蜕化为单纯的形式崇拜。在笔者看来,提倡发表SCI论文并没有错,但如果把SCI论文作为根本导向,甚至形成SCI崇拜,就大大不妥了。正如单纯的GDP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总体水准,单纯的SCI数量也不能决定一所大学的排名,至于把SCI导向引入医院,就更离谱。归根到底,医院的声誉不是取决于医生发表了多少SCI论文,而是取决于它的医生是否有高尚的医德、准确的诊断能力和精湛的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