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充电——基层医生怎样减少误诊?(2)
2011-02-13 09:36
阅读:2379
来源:好医生
作者:大*勒
责任编辑:大弥勒
[导读] 误诊误治是医疗活动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基层医院设施比较简陋,医生接触的病种、病例也较少,临床经验不足,加上接诊的病人多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因此,误诊误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大医院, 故应注意以下问题。 不能先入为主 部分基层医生单凭患者的主诉下
麻疹患者发病初期的表现酷似上呼吸道感染,但自发病第二天开始大多可在口腔颊黏膜上发现科氏斑,且皮疹多自耳后及发际处首先出现,然后遍及全身。这些具有特征性的体征是鉴别诊断的有力依据。但由于早期不正规、不系统的治疗以及病原体变异等原因,使一些疾病(如伤寒、结核等)的体征变得不典型,对此应有所认识,别生搬硬套。
别忽略辅助检查
基层医院辅助检查设施不可能像大医院那样齐全,但b超、x线、三大常规及一般性的生化检查还是能够做的。如某基层医院接诊一“低钙性抽搐”患儿,入院时考虑癫痫?低钙性抽搐?高热惊厥?追问病史患儿起病后无发热史,高热惊厥可以排除,医生怀疑低钙性抽搐,并静脉补钙,但因剂量太小而收效不大。两天后将患儿转上级医院,查血钙1.38mmol/l。经过足量补钙,患儿抽搐停止,痊愈出院。该患儿入院后如能及时检查血钙,是不必转院治疗的。
完善基层会诊制度
本人曾接诊过一例因右眼胀痛、虹视伴呕吐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他发病后就诊于某基层医院内科,因首诊医生只注重“呕吐”这一消化道症状,而忽略了眼痛、虹视等眼科情况,未及时请眼科医生会诊,自行按急性胃肠炎治疗,并反复肌注阿托品解痉止吐。但阿托品是闭角型青光眼绝对禁用的。三天后患者因右眼视力严重下降而转眼科治疗。转科后频用1%匹罗卡品缩瞳及降眼压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眼压居高不下。为了挽救患眼视力,不得已在高眼压下为患者施行了小梁切除术。术后虽然眼压得到控制,但由于高眼压持续时间过长,视神经纤维严重受损,视力恢复不满意。另有一基层医院内科接诊一位28岁女性休克患者,血色素5、2g/l,无外伤及呕血、便血史。追问月经史时,表情淡漠极度虚弱的患者诉20多天前来过月经。内科医生一时感到困惑,立即组织全院会诊。妇产科医生行**后穹窿穿刺,抽得大量不凝固血液,立即剖腹探查,证实为宫外孕破裂出血。因忽略会诊而造成的误诊误治病例真是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