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病历讨论 > 肾脂肪肉瘤1例

肾脂肪肉瘤1例

2012-08-13 14:11 阅读:3075 来源: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脂肪肉瘤发病率在软组织肿瘤中居第2位,仅次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见于腹膜后,发生于肾脏者较少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6月收治1例肾脂肪肉瘤。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40岁,因检查身体发现右肾肿物4d,于2009年6月15日收入院。入院时患者无不适及血尿

    脂肪肉瘤发病率在软组织肿瘤中居第2位,仅次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见于腹膜后,发生于肾脏者较少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6月收治1例肾脂肪肉瘤。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40岁,因检查身体发现右肾肿物4d,于2009年6月15日收入院。入院时患者无不适及血尿等症状及体征,体格检查见体温为38℃,右肾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见,白细胞计数为1.38×1010/L,血小板计数为4.17×1011/L,尿分析结果正常。腹部彩色超声波检查结果显示,后腹腔内右肾背侧及下方各探及1个低回声区,与肾脏界限清楚,大小分别为117mm×67mm,69mm×59mm,内回声不均匀,可见点状血流信号。CT检查结果提示,右肾中下极可见2个类圆形肿物影,局部外凸,密度不均匀,未见腹水及肿大的淋巴结影。强化CT显示右肾上极见70mm×100mm×130mm大小的软组织密度影,向肾外凸出,病灶密度不均,局部见脂肪密度影,增强后病灶不均匀强化,并持续到延迟期;右肾盂受压变形,病灶与右腰大肌分界不清,右肾周筋膜增厚;右肾下极见75mm大小的软组织肿块,大部分位于肾外,密度不均,强化不均;未见肿大的淋巴结。疑似诊断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不完全排除恶性可能。静脉造影结果显示右肾排泄功能良好,右肾下极、肾盏及肾盂可见弧形压迹,右输尿管未见明显狭窄及扩张。术前诊断为右侧腹膜后肿瘤。于2009年6月18日在全身麻醉下经右第12肋取“人”字形切口,切除右第12肋,术中探查见右肾及肿瘤融为1个质硬的团块,直径约为20cm,与腰大肌、下腔静脉及腹膜广泛粘连,肾门及下腔静脉旁未见肿大的淋巴结。术中游离右肾及肿瘤,切除,肿瘤切面呈黄色,侵犯右肾皮质。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结果示恶性,起源不明。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切除肾脏、肾周脂肪及筋膜,清除肾门及下腔静脉表面脂肪组织,肾上腺未行处理。术后病理活体组织检查提示右肾多形性脂肪肉瘤,输尿管断端及肾周围组织未见肿瘤细胞,术后行干扰素免疫治疗,未行放射及化学治疗。随访3个月余,患者仍健在

    病例讨论

    脂肪肉瘤可分为5种组织学类型,即分化型、去分化型、黏液型、多形型及圆细胞型。肾脂肪肉瘤多起源于肾周脂肪组织,病理分类多为多形型或分化型。肾脂肪肉瘤多见于40岁以上者,男性多于女性。因肾脂肪肉瘤位置较深,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不易早期发现,常见症状多由腹部肿块压迫邻近器官所引起,以腰痛、低热及乏力为多见,亦可无任何症状,血尿少见。肾脂肪肉瘤的诊断多依靠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其中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肿物、评价肿物的大小、侵犯范围、与周围脏器关系及周围淋巴结有无转移等,各种影像学检查中CT对脂肪组织的识别性能较高,但最终的定性诊断仍依赖于病理学检查。本病治疗上主要以根治性肾切除术为主要方法,结合放射、化学及免疫治疗等可提高生存率,但易复发、转移,恶性度较高,故预后欠佳。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