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免疫抑制剂 这类药物可用于“激素依赖型”或“激素抵抗型”的患者,协同激素治疗。若无激素禁忌,一般不作为首选或单独治疗用药。
(1) 环磷酰胺 是国内外最常用的细胞毒药物,在体内被肝细胞微粒体羟化,产生有烷化作用的代谢产物而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应用剂量为一日2mg/kg,分1~2次口服;或一次200mg,隔日静脉注射1次。累积量达8~10g后停药。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及中毒性肝损害,并可出现性腺抑制(尤其男性)、脱发、胃肠道反应及出血性膀胱炎。
(2) 环孢素 选择抑制辅助性T细胞及细胞毒效应T细胞,已作为二线药物用于治疗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无效的难治性NS。常用量为一日3~5mg/kg,分2次空腹口服,服药期间需监测并维持其血浓度谷值为100~200ng/ml。服药2~3个月后缓慢减量,疗程半年至一年。副作用有肝肾毒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多毛及牙龈增生等。停药后易复发是该药的不足之处。
(3)麦考酚吗乙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在体内代谢为霉酚酸,后者为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抑制鸟嘌呤核苷酸的经典合成途径,故而选择性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及抗体形成达到治疗目的。常用量为一日1.5~2g,分2次口服,共用3~6月,减量维持半年。近年一些报道表明,该药对部分难治性NS有效,相对副作用较少。尽管尚缺乏大宗病例的前瞻性对照试验的研究结果,但已受到重视。因其价格较高,目前仍作为二线用药。已有偶见严重贫血和个例(多见于肾功能损伤者)应用后导致严重感染的报道,应引起足够重视。
(4) 他克莫司 (tacrolimus) 又称FK506, 为具有大环内酯结构的免疫抑制药物。该药物和体内FK506结合蛋白(FKBPs)相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钙调磷酸酶(calcineurin),从而抑制T细胞钙离子依赖型信息传导,抑制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生成。该药物作为强抗排异药物,用于肝、肾等器官移植患者。国内己试用于难治性NS,常用诱导剂量为一日4~6mg,分2次空腹服用, 持续半年;常用维持剂量为一日2~4mg,分2次空腹服用, 维持时间为半年。血液浓度应维持在5~10ng/ml。至今无大规模病例治疗NS的循证医学结果,但初步的治疗结果巳显示良好的降尿蛋白疗效。尽管其副作用相对较轻,但可引起感染、消化道症状(如腹泻、恶心、呕吐)、肝功损害、高血糖和神经毒性(如头痛、失眠、震颤)等不良反应,予以重视。
(5) 雷公藤总苷一次10~20mg,一日3次口服,有降尿蛋白作用,可配合激素应用。国内研究显示该药具有抑制免疫、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的作用,并能改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主要副作用为性腺抑制、肝功能损害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等,及时停药后可恢复。本药毒副作用较大,甚至可引起急性肾衰竭,用时要小心监护。
(6) 其它:也有关于应用苯丁酸氮芥、硫唑嘌呤、来氟米特等细胞毒药。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证,减少不良反应和用尽量小的剂量达到尽可能大的疗效。糖皮质激素应用方式、剂量及时间和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应根据患者NS的病因、肾活检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如肾功能、尿蛋白等)、年龄等主要因素掌握。
3 并发症的防止
原发性NS容易合并静脉血栓或栓塞等并发症,要注意防止,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对于血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增高的患者,可用抗血小板聚集药,双嘧达莫一次50~100Mg,一日3次;或氯吡格雷,一次75mg,一日1次;高凝状态明显者,可考虑用低分子肝素一次4000~5000U,一日1次,皮下注射(注意避免肌内注射)。
糖尿病患者易形成心血管疾病及非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在不同的研究中,急性肾损伤...[详细]
Eculizumab可用于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通用名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