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通知悄然出现在首都儿研所便民门诊门口:“为最大限度地保障患儿的用药安全,儿研所将从9月1日起取消便民门诊……”通知称,为进一步规范门诊工作,以往不需要带着孩子前来,直接就可以开药的“便民门诊”即将关闭。
此次儿研所选择关停“便民门诊”在本市已不是首例。据了解,包括北医三院、朝阳医院、妇产医院等十余家三甲医院,都曾开设过类似可直接开药的“便民门诊”,然而从2012年开始,这些“便民门诊”都因政策要求、人手不足等诸多因素,已经相继关闭。其中 “便民门诊”存在较大用药安全隐患成为首要担忧。市医管局有关方面表示,由于“便民门诊”患者可以不在场,缺少了医生仔细问诊诊断的过程,仅凭开药人的经验和对病情的描述开药,也无法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存在较大风险。为避免用药错误造成的医疗事故,近两年来,市医管局一直倡导三甲医院关闭简易门诊。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便民门诊”是医院为了方便患者提供开处方药以及进行一些简易医疗处理等设置的服务门诊。在看病难、看病贵的当下,其确实发挥了快速通道的作用,备受慢性病患者和老年患者的喜欢。对此,在“便民门诊”普遍关停的同时,为方便部分慢性病、常见病患者能够尽快开到常年服用的药物,本市部分医院如内科、内分泌科等慢性病人集中的科室,医院安排了可尽快开药的“绿色通道”.
有专家建议,在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医药分开”的进程中,大医院将主要承担起危重疾病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而开药的职责需要逐渐转移到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2013年8月,在北医三院取消 “便民门诊”的通知里提到,由于门诊量大增,医院人手不够,为更好地承担解决疑难杂症的医疗责任,医院取消了“便民门诊”,建议患者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药。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