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扫描技术可定量诊断肝纤维化程度,未来有望应用在其他器官纤维化诊断中。
肝脏被誉为人体内的“化工厂”,同时也是个沉默的器官,即便受到损伤,也会“默默承受”,等症状表现出来时已经晚了。肝纤维化是导致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的可诱发肝癌,阻止和逆转纤维化是减少肝病发展的主要方法。但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很难被发现,发现后也较难定量诊断其严重程度。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攻克了这一难题,利用电脑扫描技术,让电脑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高达90%,未来这一技术也有望应用在其他组织或器官的纤维化诊断上。
肝脏纤维化和硬化有时连B超也难以发现,侯金林表示,即使病人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了肝纤维化或硬化,进行肝穿刺也难以通过小小的活检样本定量评估肝纤维化或硬化的程度。一份肝脏穿刺的***检查报告,只能依靠有经验的专家按照自身经验进行判断,两名专家有可能会给出肝脏纤维化程度差异较大的结果。
新技术:电脑扫描诊断准确率高达九成
随着药物治疗学的不断进步,肝纤维化定量诊断和抗纤维化治疗问题已成为当前肝病领域的研究热点。“未来的技术除了医生用肉眼判断外,还可以使用电脑对肝穿刺样本进行扫描判断。”侯金林介绍,他率领的南方医院课题组,和珠江医院汪艳教授课题组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课题组联合完成了qFibrosis肝纤维化组织学定量研究工作,其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2014年3月欧洲肝病学会会刊Journalof Hepatology杂志上。
侯金林介绍,这一新技术使用肝穿刺活检样本放在电脑下进行扫描,电脑经过扫描将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定量地判断出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这一诊断准确率在90%以上。国际著名肝病学家PartickMarcellin教授和肝脏病理学家Pierre Bedossa教授就该工作联合发表点评文章,同时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Hepatology上。评述中称“该研究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该项新技术在临床肝纤维化分析方面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这种革新性的分析系统将尤其会在临床慢性肝病研究方面,提高肝组织学纤维化诊断的价值”.
未来:将对器官纤维化诊断起关键作用
这项技术未来还有望应用于器官纤维化诊断上。临床研究证实,45%的疾病死亡与器官纤维化密切相关。器官纤维化病因多种多样,凡是导致器官损伤的因素均可引起纤维化。器官纤维化病理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多个病理途径,可发生于心、肺、肝、肾脏等重要脏器。最终,器官功能减退或衰竭如心功能衰竭、肺气肿、肝硬化、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以肝纤维化为例,如果早发现、早治疗,肝纤维化的水平可以逆转。其他器官如肾脏、胎盘等器官组织的纤维化如果发现得早,诊断准确,及早介入治疗也可以得到控制或减缓恶化。
相比目前病理染色诊断技术的金标准,提供了更多病理诊断的临界信息,避免了染色诊断过程中的人为误差。将病人的活检标本通过与数据库比对,得出准确的数字分析结果。通过HistoIndex的纤维化分析系统,相信无论是在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还是药物研发,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药取得成功之前,应用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详细]
5月17日,在第十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上,我国香港大学司徒伟基教授交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