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肝病科医学进展 >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双重身份”遭披露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双重身份”遭披露

2013-12-13 10:29 阅读:1727 来源:医脉通 作者:孙福庆 责任编辑:云霄飘逸
[导读] 该研究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脏炎症、血脂异常以及心血管风险之间的关系(图)。但应注意:首先,该研究纳入了6000多名例行健康体检的无症状者,容易让人联想到基于普通人群的大样本研究。

    美国一项研究纳入6442例进行健康体检的无症状受试者,其中12%的受试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0IU/L,25%的受试者血清丙氨栓氨基转移酶水平属于正常高值范围(女性,19——40IU/L;男性,31——40IU/L)。研究者发现,对于无症状个体而言,血清丙氨栓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包括正常高值范围)与多种心血管疾病标志物(包括脂质、脂蛋白、载脂蛋白等)相关。文章发表于《胃肠病学》杂志12月刊。

    美国梅奥医院金等在同期述评中指出,血清丙氨栓氨基转移酶是常用的慢性肝病实验室标志物,同时也是普通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危险因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不仅是代谢综合征的肝部表现,同时也可提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增加。

    该研究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脏炎症、血脂异常以及心血管风险之间的关系(图)。但应注意:首先,该研究纳入了6000多名例行健康体检的无症状者,容易让人联想到基于普通人群的大样本研究。其次,该研究排除了已知心脏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或血脂异常者,研究对象可能比普通人群更健康,其中丙氨栓氨基转移酶异常的受试者可能与临床患者具有较大差异。最后,基于回顾性的试验设计,该研究并没有对潜在的重要风险修饰因素(如饮食、体育锻炼及服用阿司匹林)进行评估。

    对于无明显脂质及代谢异常的个体,丙氨栓氨基转移酶或可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的生物标志物。但应用现有丙氨栓氨基转移酶界值检测慢性肝病、心血管疾病等是否合适,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金等建议,现阶段应将丙氨栓氨基转移酶视为一种可连续评估肝脏炎症及超额心血管疾病风险程度的定量检测指标,而并非一种简单的二分法判断受试者健康与否的工具。

    内分泌专家点评

    重新认识血清丙氨栓氨基转移酶正常值范围

    该研究基于以往对肝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报告,旨在探讨血清丙氨栓氨基转移酶水平是否与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相关。研究表明,正常高值范围的血清丙氨栓氨基转移酶与多项传统的血清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密切相关,提示丙氨栓氨基转移酶水平可能作为新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研究者提出,如果将血清丙氨栓氨基转移酶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应将其界值下移,即男性为31IU/L,女性为19IU/L.

    事实上,目前采用的丙氨栓氨基转移酶“正常值”是早期根据献血员的肝酶分布状态而确定的相对值。近年来,这一“正常值”的概念受到很多质疑。多项研究显示,处于该水平范围内的人群中包括了许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目前普遍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代谢综合征的组分之一,而后者本身就是多种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在该文章发表之前,已经有针对不同人群的研究表明,诊断代谢综合征的丙氨栓氨基转移酶水平界值低于目前普遍采用的丙氨栓氨基转移酶正常值。亚洲人群中,诊断代谢综合征的血清丙氨栓氨基转移酶界值相关研究也得到类似结果:中国,男性为26IU/L,女性为20IU/L;韩国,男性为27IU/L,女性为18IU/L;日本,男性为25IU/L,女性为20IU/L.上述结果同时提示,亚洲人群的丙氨栓氨基转移酶正常值范围要低于西方人水平。

    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血清丙氨栓氨基转移酶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如果将其作为新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则应该将目前的界值下移。由于不同人群或种族的特征不同,丙氨栓氨基转移酶下移的界值也存在差异,是将丙氨栓氨基转移酶界值降至同一水平还是因人群而异,还需要在更多的人群中进行前瞻性研究,从而明确血清丙氨栓氨基转移酶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血管疾病终点的预测价值。(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鑫)

    肝病专家点评

    高血清丙氨栓氨基转移酶,警惕动脉粥样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往往同时合并存在脂代谢紊乱,如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酯血症,因此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累及肝脏的表现。而血脂代谢紊乱又与动脉粥样硬化息息相关,因此,近年来也有研究者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能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丙氨栓氨基转移酶是反应慢性肝病的最重要的实验室标志物,那么丙氨栓氨基转移酶的升高是否也可以间接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该回顾性调查对二者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该研究得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结论:丙氨栓氨基转移酶升高或接近正常值范围上限也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丙氨栓氨基转移酶与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看似无关的两类指标却有一个相关的媒介,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该研究中,丙氨栓氨基转移酶升高的真正原因并不明确,但据丙氨栓氨基转移酶与肝脂肪积分相关可以推测,丙氨栓氨基转移酶升高提示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损伤的存在。因此,高血清丙氨栓氨基转移酶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相关的实质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所伴随的脂肪从头合成、甘油三酯输出及胆固醇合成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其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沈峰范建高)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