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生:乙型肝炎免疫学研究和临床免疫治疗的进展》专家报告专家报告
作者:**第三○二医院传染病研究所 王福生教授
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病毒、人体的免疫应答和肝细胞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乙型肝炎的病程进展和转归;其中,宿主免疫状态是决定乙型肝炎临床转归和治疗疗效的最主要因素,现将有关乙型肝炎临床免疫学研究最新进展汇报如下。
1、 宿主免疫系统是控制体内HBV**和病毒载量的关键因素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机体免疫应答和病毒的**相互作用、彼消此长,共同决定了疾病的进程,具体表现已下三种情况:(1)当病毒**能力显著高于机体的免疫清除能力时,临床上表现为病毒载量的持续上升;(2)当病毒**能力与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大致相同时,机体的病毒载量处于稳定的、相对不变的水平;(3)当机体对病毒的免疫清除能力显著高于病毒**能力时,临床上表现为病毒载量持续下降。显然,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种情况下,病毒**持续地诱导着机体的免疫应答,从而导致肝脏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和肝细胞坏死,甚至发生肝纤维化等病理改变;而在第三种情况下,机体的免疫应答有效控制病毒**后,肝脏的炎症和坏死才得到缓解。因此,只有使机体产生了有效的抗病毒免疫应答,才能真正达到临床完全控制病毒**甚至清除病毒的目的。
2、PD-1动态表达影响急性乙肝肝衰竭的疾病进展
PD-1/PD-L信号途径还可通过削弱过强的T细胞反应避免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最近,我们课题组密切跟随这一国际前沿,详细阐述了PD-1/PD-L1抑制途径在急性HBV感染中的免疫调节机制(ZhangZetal.Gastroenterology2008)。研究发现:PD-1/PD-L信号途径正常工作可有效阻止高度活化的抗病毒T细胞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然而该抑制作用一旦被突破,过强的T细胞反应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性肝炎或病毒诱导的肝衰竭。因此,操纵PD-1/PD-L信号途径治疗病毒慢性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应该密切关注阻断该信号途径引起的免疫失衡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
点击下载***专家报告:《王福生:乙型肝炎免疫学研究和临床免疫治疗的进展》
人物连接——关于王福生教授的更多文章展示:
1.奥田学者奖中国得主:王福生教授的个人简介
2.乙肝病毒作战的人:王福生
3.全国肝病免疫和生物治疗研讨会主席王福生就大会做总结
4.王福生:机体免疫应答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密切相关
5.2012《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管理共识》——王福生解读
6.王福生教授:全国首获奥田学者奖
在新药取得成功之前,应用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详细]
5月17日,在第十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上,我国香港大学司徒伟基教授交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