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男女有别,连疾病也不例外。最近,一项新近发表于《情感障碍杂志》(JAffectDisord6Sep.2013)的研究显示,双相障碍I型在若干方面体现出性别差异,可能对病程及治疗造成影响。
该研究由法国马赛圣玛格丽特医院的Jean-MichelAzorin等开展,共纳入了461名双相I型男性患者与629名双相I型女性患者。多变量分析中显示,有7个变量与性别差异独立相关:单身、乙醇过量使用、乙醇以外的物质过量使用、与心境协调的精神病性特质、躁狂发作次数在男性患者中显著增加,而抑郁及环形心境气质显著减少。
最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于,双相障碍I型女性患者中,抑郁特质占主导地位;而在男性患者中,躁狂特质则更加显著。事实上,女性患者以抑郁初发更为常见,而男性则多以躁狂为病史开端。
女性自出现症状至被确诊需经历较男性更长的时间,且自杀未遂更为多见。另外,女性患者更容易出现进食问题及特定恐怖症。与之形成对照的是,男性出现物质滥用的几率更高。
疾病伴发的躯体状况同样男女有别:女性患者更容易出现代谢紊乱,而男性患者则更容易罹患神经系统疾病及癌症。
研究者指出,男女患者精神合并症的差异或许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两者躯体共病的差异。事实上,“男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高发或许与其高物质滥用率有关。”而女性的进食问题或是其内分泌及代谢紊乱高发的罪魁祸首。
研究团队指出,这种差异或有助于制定性别特异性的干预措施。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精神障碍。证据显示,精神科住院部...[详细]
PANSS-30、PANSS-14和PANSS-8 均不具有“可扩展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