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病历讨论 > 【病例讨论】小儿面部毛母质瘤

【病例讨论】小儿面部毛母质瘤

2012-07-12 11:38 阅读:2987 来源:邸瑞玲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毛母质瘤又名钙化上皮瘤,是一种好发于头面颈部的良性肿瘤,面部毛母质瘤临床上很少见。近年我科收治2例小儿面部毛母质瘤,现报告如下。 1 小儿面部毛母质瘤病例简介 例1,患儿,男,4岁。左耳前肿物1年余,生长缓慢,无明显不适症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

    毛母质瘤又名钙化上皮瘤,是一种好发于头面颈部的良性肿瘤,面部毛母质瘤临床上很少见。近年我科收治2例小儿面部毛母质瘤,现报告如下。

    1 小儿面部毛母质瘤病例简介

    例1,患儿,男,4岁。左耳前肿物1年余,生长缓慢,无明显不适症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四肢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左耳前可见一大小约2.5 cm×2.0 cm×1.2 cm的肿物,表面皮肤颜色暗红,皮温正常,肿物质地较硬,外形近似椭圆,界限清楚,与皮肤粘连,基底可移动。术前诊断:左耳前肿物性质待查。治疗经过:术前进行血、尿、便三大常规检查及肝功能、胸透、心电图检查,各项结果未见异常后,于全麻下行左耳前肿物切除术。术中切除与肿物粘连的皮肤,见肿物位于皮下,周围有完整的包膜,质硬。病理诊断:毛母质瘤。

    例2,患儿,女,3岁。右耳下肿物6个月余,生长缓慢,无明显不适症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四肢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右耳下可见一大小约2.0 cm×2.0 cm×1.0 cm的肿物,表现皮肤颜色褐红,皮温正常,肿物质地较硬,外形近似椭圆,界限清楚,与皮肤粘连,基底可移动。术前诊断:右耳下肿物性质待查。治疗经过:术前进行血、尿、便三大常规检查及肝功能、胸透、心电图检查,各项结果未见异常后,于全麻下行右耳下肿物切除术。术中切除与肿物粘连的皮肤,见肿物位于皮下,周围有完整的包膜,质硬。病理诊断:毛母质瘤。

    2 小儿面部毛母质瘤病例讨论

    2.1 面部毛母质瘤流行病学情况

    面部毛母质瘤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年人多见,儿童次之。大多单发,以头颈部较为常见,其次为面部、上肢及躯干。面部毛母质瘤为良性肿瘤,不遗传,偶有癌变。

    2.2 面部毛母质瘤组织来源

    普遍认为来源于原始上皮胚芽细胞,但也有学者认为其来源于毛细胞或皮脂腺上皮细胞。

    2.3 面部毛母质瘤临床表现

    为位于真皮或皮下的实性结节,质硬,直径在2 cm左右,生长缓慢,表面皮肤颜色正常或暗红色或褐红色。肿物可程度不等地隆出皮面,少数瘤体与表皮粘连。因为肿瘤有完整的结缔组织包膜,故周界清楚。

    2.4 面部毛母质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面部毛母质瘤表现为深在硬性皮下结节,应与表皮囊肿、皮肤纤维瘤、脂肪瘤等鉴别。确诊主要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大量的嗜碱性基底样细胞,类似毛母质细胞,以及其角化而成的“影细胞”,角化的细胞可发生钙化,甚至骨化。“影细胞”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本病偶可癌变,表现为毛母质细胞的异常增生,并可见多数丝状分裂象。

    2.5 面部毛母质瘤治疗

    手术切除为唯一的治疗手段,切除完整不复发。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