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民营医院热火朝天地开张了,该医院与普通的民营医院有很大的不同,最根本的不同是其拥有一个高大上的牌子,即“XX医科大学附属第N医院”.在民众的心目中,这样的附属医院是不可能为私人医院的,更不可能是江湖游医出没的场所,因此其口碑与真实的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没有太大的差异。口碑好了病源就基本上可以得到保障。有了病源医院就有了一切,就再不用像其他民营医院那样为赚钱的事情忧心忡忡了。
医院牌子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内部经营的问题。医院要想顺利运营,除了各方面的硬件外,最重要的是需要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硬件的问题是钱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难解决。而技术人员的问题似乎也不是问题,这得益于医院经营灵活的经营策略。他们采用两条腿走路,先是自己招兵买马开展业务,然后是引进技术团队进行经营。这种灵活经营的策略显示出了极高的效率,医院很快热闹非凡,病人如潮水般涌来,生意十分兴隆。
民营医院经营得如此成功,无疑是大家的典范,其成功的秘诀可总结为如下两条:其一,拥有了一个好的“出身”;其二,有了好的政策。这两大秘诀是其成功的关键。
在如今的医疗市场中,出身的问题是个大问题。出身决定口碑,口碑决定生存。如今的民营医院普遍是“二等公民”,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和根正苗红的公立医院相提并论。对任何一家新建的医院来说,如果以民营医院的面目出现于民众面前的话,民众必然会怀着种种偏见去对待这样的医院,这样的医院是不可能有太大前途的。而上述的医院充分利用“XX医科大学”的牌子让自己有了公立医院的血统,这样的做法成功规避了民众对民营医院的偏见,这为其将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另外,该医院虽然表面上有了块公立医院的牌子,但运营机制却完全是民营医院的做法。这种机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他们不会拘泥于公立医院固有的条条框框,这使得医院的经营更有活力。
引进专业团队的做法是公立医院不可能做的工作,但民营医院却可以将其作为常规进行操作。这充分显示了民营医院运营机制的灵活性。引进专业团队的做法实际上就是所谓的“承包科室”.这做法在公立医院中是始总是被查办的对象,而一旦到了民营医院中就会完全正常,因为此时的“承包科室”可以做另外一种理解,那就是对医院原有科室的经济***核算。承包科室是任何医院都不允许的事情,但***核算却合情合理。这种做法可以很容易规避政策上的约束和风险。这种政策上的灵活性,使得医院有了任何公立医院都没有的竞争力。
民营医院靠公立医院的牌子有了好的口碑,又依靠灵活的经营策略使医院有了更大的活力,这对民营医院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项。但是,这种方法难道是民营医院最终的出路吗?这也许是一种非常无奈的选择。如果民营医院靠自己的力量能在医疗市场中获得一个体面的身份的话,为什么要如此“曲线救国”呢?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