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对普通大众来说是经常之事,于是去医院也就是有点家常便饭的意思。笔者不久前看了一篇患者在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看感冒发烧就医体验的文章,于是想到了医生接诊过程中的几点问题。
患者就医体验之不同
文中写到小孩感冒发烧了,于是家属带去了附近的一家公立医院,就和网上所说的那样,儿科门急诊的接诊大厅里人山人海,由于家属手头稍有宽裕,就付了几百元挂了特需门诊的号,但是医生依然急匆匆地询问了几句并快速地开具了处方,前后不到15分钟,效率是够快了,只是最后家属拿到药物的时候愣住了。因为药物中有几颗用来退烧的肛栓,没有任何人来教育该家属到底该如何给孩子使用,何时用肛栓,到底是体温最高的时候用,还是体温有上升趋势的时候用?到底是将一颗肛栓全部塞进去,还是塞一半?……一连串的问题,家属只能再次询问这位医生,医生态度倒是不错,稍许指导了一下,终于明白了何时塞和塞多少的问题,但是具体如何操作依然不甚了了。医生也很无奈地指示问一下护士和药师,可是护士和药师也语焉不详,家属只能回家自行搜索百度视频后,才找到个略微详细的操作指导视频这才解决了问题。
时隔不到两周,孩子又发烧了,该家属这次去了一家台资私立医院,也是几百元的挂号费,护士例行来测了体温,然后是医生的问诊和处理。但是随着诊疗的进行,逐渐就感到了种种不同。比如这个医生就是不紧不慢地一边检查和处理,一边时不时用些小玩具逗一下小朋友;在体格检查的时候还特意叫家属一同来观察了一下他孩子的扁桃体,并用一个小的激光笔指出了扁桃体哪里有化脓哪里有肿大之类,看的这位并不懂医的家属也直点头;最后在该家属取到了所开具的药物后还专门叮嘱了几句诸如“不要吃冷饮、多休息喝点温开水、服药注意摇匀和慢慢喂防止呛咳”之类。该家属事后总结,虽然这些叮嘱的话在后来看来似乎是“废话”,因为似乎做和不做病同样可以痊愈,但是在当场却是立感温馨备至。
医生接诊过程缺了……
对比两次就诊经历,我们无权评价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医生之间究竟哪位的医术更高明。确实由于体制的原因,公立大医院的医生每天都要接诊平均50——100多个病人,医生确实太累了,不可能要求每个病人都花上30分钟,这不现实!但人文关怀绝不仅仅是花时间交流,可以体现在医患交流接触的方方面面,有的时候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会让病人体会到温馨的感觉。
不久前热播的《芈月传》中,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张仪凭三寸之舌戏弄天下诸侯,变六国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为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打下基础。可谓“ 一口倾国”.著名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生有三***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语言同药物、手术刀同等重要,这告诉我们在行医过程中沟通的重要性。一名优秀的医生除了具备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更重要的是学会与病人的沟通。
此外,类似上文中指导患者用药的工作,其实应该由医院的临床药师来做,而并非医生。一是当前医生本已很忙,有限的时间应该用于诊疗;二是临床药师对指导用药更为专业,也应是其职能之一。但由于现在许多医院并无临床药师的设置,导致诸如此类工作往往加之于医生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