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社区获得性肺炎(给药次数)
3.1病历摘要
患者,女,36岁。2天前开始发热,最高体温在38.5。C左右,同时伴有咳嗽、咳黄脓痰。患者无胸痛症状。体检:听诊两肺未闻及湿哕音。血白细胞总数lO.4×109/L,中性粒细胞0.79。胸部x线片示:左肺下叶斑片状影。患者无其他基础疾病,无药物过敏史。
3.2诊断
社区获得性肺炎。
3.3处方
①头孢呋辛3.0g+生理盐水250ml;用法:每日1次,静脉滴注。②氨溴索片30mg X 20片;用法:每次1片,每日3次,口服。
3.4分析
抗菌药物可分为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浓度依赖性指药物浓度愈高,杀菌活性及杀菌速率愈高,此类药物均具有较长的抗菌后续作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属此类。
时间依赖性指药物浓度只在一定范围内与杀菌活性有关,通常在药物浓度达到对细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4—5倍时,杀菌速率达饱和状态,继续增高浓度,杀菌速率及活性并无明显改变,而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超过细菌MIC的时间长短有关,此类药物无明显后效应。时间依赖性药物宜1日多次给药,以保证体内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时间足够长,B一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的大部分、克林霉素等属此类。
本案例中头孢呋辛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至少需每日2次给药。
3.5建议
头孢呋辛1.5g+生理盐水100ml;用法: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
4 社区获得性肺炎(给药选择)
4.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0岁。患者3天前受冷后开始畏寒发热,最高体温在38.5℃左右,同时伴有咳嗽、咳铁锈色痰,有右侧胸痛。体检:口唇疱疹,听诊右下肺闻及湿啰音。血白细胞总数13.4×109/L,中性粒细胞0.86。胸部X线片示:右肺下叶片状致密影。患者无其他基础疾病,无药物过敏史。
4.2诊断
社区获得性肺炎。
4.3处方
①阿奇霉素O.5g+生理盐水500ml;用法:每日1次,静脉滴注。②氨溴索片30mg×20片;用法:每次1片,每日3次,口服。
4.4分析
该患者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表现、血象及影像学考虑致病菌以肺炎链球菌可能大。因此。经验性抗菌药物应选择能覆盖肺炎链球菌。鉴于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普遍在60%以上,且多呈高水平耐药,因此我国指南指出,
在怀疑为肺炎链球菌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时不宜单独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
4.5建议与结果
改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500mg;用法:每日1次,静脉滴注。
3天后体温正常,胸痛症状好转,继续左氧氟沙星每日500mg,口服治疗7天停药。2周后复查胸片,肺炎吸收。
5 社区获得性肺炎(疗程)
5.1病历摘要
患者,男,34岁。患者3天前受冷后开始畏寒发热,最高体温在38.5℃左右,同时伴有咳嗽、咳脓痰,有右侧胸痛。体检:听诊右下肺呼吸音低,闻及湿啰音。呼吸空气时指末氧饱和度98%。血白细胞总数13.4×109/L,中性粒细胞0.90。胸部X线片示:右肺下叶片状致密影。患者无其他基础疾病,无药物过敏史。
5.2诊断
社区获得性肺炎。
5.3处方
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500mg;用法:每日1次,连续14天,静脉滴注。②氨溴索片30rag×20片;用法:每次1片,每日3次,口服。
5.4分析该患者为青壮年,无基础疾病,患社区获得性肺炎,致病原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非典型病原体为常见。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用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在取得疗效后,如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能进行口服给药并且消化道功能正常,则可由静脉治疗转为口服治疗。一般CAP的治疗总疗程推荐7一10天(除特殊病原体外)。此处方疗程过长。
5.5建议
给予静脉治疗3天后随访。如病情好转且稳定,可予转换口服治疗,总疗程7—10天。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