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 > 晕厥诊断及处理指南

晕厥诊断及处理指南

2013-11-12 14:24 阅读:2313 来源:爱爱医 作者:7****i 责任编辑:78322li
[导读] 晕厥诊断及处理指南 内容预览: 近期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颁布的《晕厥诊断及处理指南》(EHJ 2009,30: 2493)是继2001年该指南首次颁布以来的再次更新,着重强调了以下两方面:①对晕厥患者进行评估的两个目的,即明确病因和危险分层;②突出了多学科和广

晕厥诊断及处理指南 内容预览: 

    近期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颁布的《晕厥诊断及处理指南》(EHJ 2009,30: 2493)是继2001年该指南首次颁布以来的再次更新,着重强调了以下两方面:①对晕厥患者进行评估的两个目的,即明确病因和危险分层;②突出了多学科和广泛性,共76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与了指南制定。

    新版指南有以下主要变化:①在短暂性意识丧失(T-LOC)的大框架下,更新了晕厥分类;②增加了流行病学方面的新数据;③初始评估后,对心源性猝死(SCD)和心血管事件提出了危险分层的新方法;④在延长监护时间的基础上,强调了诊断策略的重要性;⑤更新了循证医学证据。该指南分为五大部分,下文就第一部分——晕厥的定义、分类、流行病学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简要概述。

    晕厥是一过性全脑低灌注导致的T-LOC,特点为速发、短暂持续和自发性完全恢复。依据病理生理机制分为以下类型。反射性晕厥(神经介导的晕厥)
此类晕厥主要由于在正常状态下控制循环系统的心血管反射对**因素出现间歇性的不恰当反应,引起血管扩张和(或)心动过缓,导致动脉血压降低及全脑灌注减少。依据诱发因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血管迷走性晕厥 最常见的晕厥类型,由情绪或直立位诱发,常伴自主神经激活的前驱症状(大汗、苍白或恶心)。情境性晕厥 与一些特殊情境相关,如运动后晕厥等。颈动脉窦晕厥 常由非机械性**因素诱发,可通过颈动脉窦**来确诊。不典型晕厥 多数没有明确的诱发因素,诊断主要基于排除其他晕厥的病因(无器质性心脏病)。直立性低血压和直立性不耐受综合征

    此类晕厥主要包括以下4种类型。典型的直立性低血压(OH)站立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见于单纯性自主神经功能衰竭(ANF)、低血容量或其他形式的ANF。初始OH 站立即刻血压下降>40 mmHg,然后自发、快速地恢复正常,低血压及其症状持续时间较短(<30 s)。延迟(进展性)OH 其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主要与年龄相关的代偿反射受损有关,以直立状态下收缩压进行性缓慢下降为特点,但不伴心动过缓。**性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部分患者(主要为年轻女性),表现为严重的直立性不能耐受,但没有晕厥,伴随心律明显加快(增加>30 bpm或达到120 bpm以上)和血压不稳定,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

    心源性晕厥心律失常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的最常见病因。心律失常诱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导致心输出量及脑血流量严重减少。心律失常类型包括:病窦综合征(窦房结功能受损,产生窦性停搏及窦房阻滞,以及慢-快综合征)和严重的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Ⅱ型、高度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也可见于药物引起的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延长QT间期药物引起的尖端扭转性室速。器质性心脏病 主要见于左室流出道梗阻性疾病。

    流行病学晕厥在普通人群中常见,首发年龄多为10~30岁,约47%的女性和31%的男性在15岁左右发生晕厥。反射性晕厥最常见,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最高。某项调查表明,晕厥事件发生率为18.1~39.7例/1000人-年,但至急诊室就诊者仅为0.7例/1000人-年,表明极少数晕厥患者寻求医疗诊治。

    两个因素与患者预后(如危险分层)密切相关,分别为死亡和危及生命事件的风险,以及复发晕厥和外伤的风险。器质性心脏病和原发性心脏离子通道疾病为晕厥患者发生SCD和全因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年轻个体除外器质性心脏病和原发性心脏离子通道疾病,考虑为反射性晕厥,则预后较好。预后差与基础疾病相关,而非晕厥本身。不同学者的研究表明,存在以下因素即为高危患者:异常心电图、心衰史、室性心律失常史、缺乏前驱症状、卧位时晕厥、应激时晕厥和年龄>65岁。约1/3患者在3年随访期内复发晕厥,晕厥发生次数是预测复发的最强因素。例如,对于1例年龄40岁以上、未明确诊断的低危患者,3次晕厥史预测1年及2年复发率分别为36%和42%。(未完待续)

    点击下载***地址:晕厥诊断及处理指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