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肾上腺B超:直径大于1.3cm以上的醛固酮瘤可显示出来,肿瘤体积特大,直径达5cm或以上者,提示肾上腺癌。
(2)肾上腺CT和磁共振显象(MRI):CT可检出直径小于5mm的肿瘤,肾上腺增生伴大结节者易被误诊为肿瘤。特醛症者CT表现为正常或双侧弥漫性增大。MRI也可用于醛固酮瘤的定位诊断,其敏感性较CT高,特异性低于CT。
(3)放射性碘化胆固醇肾上腺扫描或照相:一侧肾上腺有放射性浓集,提示该侧有腺瘤。腺瘤直径在1cm以上者多能正确定位。如二侧放射性浓集,提示双侧增生。
(4)肾上腺静脉造影和肾上腺静脉血激素测定:肾上腺静脉导管术采取双肾上腺静脉血测定醛固酮/皮质醇比值,有助于确定单侧或双侧醛固酮分泌过多。静脉插管时还可同时行ACTH兴奋实验,在醛固酮瘤的患者,ACTH兴奋后,腺瘤侧静脉血中醛固酮/皮质醇比值显著增加,而对侧及外周静脉血中无明显变化。
4、鉴别诊断
(1)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原发性高血压:常因服利尿剂、腹泻而低钾。急进型高血压可出现明显视网膜损害,急进性肾功能衰竭。2)继发于肾脏疾病:肾血管性高血压可行肾动脉造影,分侧肾动脉采血测肾素。肾小管性酸中毒可出现明显酸中毒,发育障碍。3)分泌肾素的腺瘤:多见于青年人,高血压、低血钾都很严重,血浆肾素活性极高。好发于肾小球旁,也可见于肾外。肾静脉插管取血测肾素活性可确定肿瘤所在部位。治疗采用选择性肿瘤切除或肾切除,药物治疗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4)Batter综合征和Gitelman综合征: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肾小管疾病,主要为钠/氯共转运体基因突变所致,临床表现为血压正常伴低钾、碱血症,同时合并其他电解质如钙、镁的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均升高。
(2)非醛固酮所致盐皮质激素过多综合征:1)真性盐皮质激素过多综合征:由于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酶系缺陷,产生大量盐皮质激素的类固醇。双肾上腺可增大,易误诊为肾上腺增生,如17-羟化酶缺陷,11β-羟化酶缺陷所致的两性畸形伴高血压。2)假性盐皮质激素过多综合征:病因为先天性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缺陷。临床表现类似原醛症。本病尿17-羟及游离皮质醇明显低于正常,血浆皮质醇正常。尿皮质素代谢物/皮质醇代谢物比值降低。安体舒通治疗有效。 3)Liddle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可出现高血压、血肾素受抑、醛固酮低,安体舒通无效。4)Cushing综合征伴高血压、低血钾:可出现于肾上腺癌肿及异位ACTH综合症患者。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