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妇产科医学进展 > 妊娠期妇女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

妊娠期妇女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

2012-07-11 09:40 阅读:3072 来源:杨西霞,李恩来,崔 宁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中医学历来重视孕妇用药,在漫长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认为孕期服用中草药必须对证,即使一般补养的药物,也应当平和适中,与孕妇的体质相符。尽管使用中药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一般认为中药比较安全,副作用少,但是,由于药物本身特性以及

    中医学历来重视孕妇用药,在漫长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认为孕期服用中草药必须对证,即使一般补养的药物,也应当平和适中,与孕妇的体质相符。尽管使用中药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一般认为中药比较安全,副作用少,但是,由于药物本身特性以及在种植过程中所用农药、化肥等残留的因素,孕妇使用仍不可大意。本文简要介绍一下妊娠期妇女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

    1 妊娠期妇女不宜用的药物

    1.1 禁用药物

    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斑蝥、牵牛、大戟、甘遂、芫花、商陆、麝香、水蛭、虻虫、番泻叶、藜芦、闹羊花、干漆、蟾酥、蜈蚣、水银、砒石、木鳖子、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雄黄、轻粉、硫黄等。

    1.2 慎用药物

    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的药物,如制附子、贯众、桃仁、红花、大黄、枳实、干姜、肉桂、益母草、法夏、常山、天南星等。

    1.3 不宜使用的中成药

    1.3.1 清热类:如六神丸,在怀孕早期服用可能引发胎儿畸形,孕后期服用易致儿童智力低下等后果。牛黄解毒丸、片子癀、犀黄丸、败毒膏、消炎解毒丸等,因其攻下、泻下之力较强,易致孕妇流产。

    1.3.2 消导类:如槟榔四消丸、清胃和中丸、九制大黄丸、香砂养胃丸、大山楂丸等,都具有活血、行气、攻下之效,故易致流产。

    1.3.3 理气类:如木香顺气丸、十香止痛丸、气滞胃痛冲剂等,因其多为下气破气药,行气解郁力强而被列为孕妇的禁忌药。

    1.3.4 理血类:如七厘散、小金丹、虎杖片、脑血栓片、云南白药、三七片等,因其祛瘀活血力过强,易致流产。

    1.3.5 开窍类:如冠心苏合丸、苏冰滴丸、安宫牛黄丸等,因为内含麝香、辛香走窜,易损伤胎儿之气,孕妇用之恐致堕胎。

    1.3.6 祛湿类:如利胆排石片、胆石通等,皆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泻浊之功效,故孕妇不宜服用。

    2 妊娠期妇女可以用的药物

    1.1 中药饮片

    中医对于妊娠期间的疾病,是本着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安胎药物主要有:紫苏,适用于妊娠期风寒感冒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胎动不安、胸胁胀满、恶心呕吐等症,常与陈皮、砂仁等配伍;黄芩,适用于怀胎蕴热所致的胎动不安,常与白术、当归等配伍;桑寄生;多用于肝肾精血亏虚所致的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等,常与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同用。艾叶;适用于下元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及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症,常与香附、当归、小茴香、川续断、桑寄生等同用。另外,白丝子、 砂仁、白术、 阿胶、 杜仲、石菖蒲、葡萄、柠檬、鸡肝、鲤鱼、海风藤及大蓟等也有一定的安胎作用,但需辨证施治。

    1.2 中成药

    1.2.1 妊娠中感冒:虚证用桂枝汤、香苏散;实证用葛根汤;重症用麻黄汤。有咳嗽的肺血虚燥热,用麦门冬汤可具有滋润疗效(但此方中有半夏,不可使用时间过长)。

    1.2.2 妊娠呕吐:可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及五苓散治疗。有精神烦躁及精神症状者,可用半夏厚朴汤。以上四种药均含半夏,不可长期使用。有大量水样呕吐者用五苓散。

    1.2.3 妊娠中毒症:基本以饮食疗法、降压利尿治疗为主,以减少子宫的灌流量。按病情可用中药当归芍药散、五苓散、防己黄芪汤等。中药可单用或与西药合用。中药不会影响电解质平衡,效果慢。用中药预防妊娠中毒症有一定效果。

    1.2.4 妊娠贫血:妊娠中全血量应增加30%~40%,否则容易发生贫血。因为水滞留造成血虚,用当归芍药散可利水及补血,还可用归脾汤,同时补充铁剂。

    1.2.5 妊娠便秘:妊娠便秘多为虚证的习惯性便秘,可用桂枝加芍药汤及小建中汤。顽固的便秘使用大黄、芒硝时应慎重(如大黄甘草汤、麻仁丸、润肠汤等)。泻下药大部分应慎用,因为可引起子宫肌肉紧张及盆腔充血。

    1.2.6 妊娠中的膀胱炎:对症处理主要用当归芍药散;有尿道痛时有五淋散、猪苓汤等;有尿闭者用补中益气汤及五苓散。

    总之,孕妇使用中药,必须考虑到中药对孕妇本人以及胎儿的影响,在保证孕妇安全的情况下,特别是不应有造成胎儿畸形的副作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