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肝病科医学进展 > 武汉大学曹志贱教授发表丙肝新成果

武汉大学曹志贱教授发表丙肝新成果

2015-08-11 11:28 阅读:1913 来源:生物通 责任编辑:李思民
[导读] 人们首次认识到丙肝这种疾病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是一种经血液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人们首次认识到丙肝这种疾病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是一种经血液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因之一。1989年,人们首次鉴定到了丙肝病毒(HCV)。

    这种病毒善于躲避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建立长达数十年的感染。这种持续性的感染会损伤肝脏,甚至引发肝癌。绝大多数感染者起初并不表现出症状,直到病毒引起严重的肝脏损伤。

    据统计,丙肝病毒感染已经成为肝脏移植的头号原因。目前世界上大约有一亿八千五百万人受到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面临着患上致命肝病的风险(包括肝硬化和癌症)。

    感染细胞是病毒生活周期的早期阶段,以这一阶段为靶标开发抗病毒药物是很有前景的。武汉大学的研究团队根据HCV膜相关蛋白p7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三个阻止HCV感染的多肽抑制剂,成功在体外抑制了丙肝病毒的感染。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期的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itr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武汉大学的曹志贱教授。

    蛋白p7是HCV病毒表面的一种离子通道,在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研究显示,根据p7开发的三个多肽可以有力对抗初次HCV感染,并且能在非毒性浓度下抑制已建立的HCV感染。

    最有效的抗病毒多肽(H2-3)来自于HCV p7离子通道的H2螺旋区域。研究人员发现,H2-3能够失活细胞内和细胞外的病毒颗粒,还能结合细胞膜保护宿主细胞不被病毒入侵。这项研究向人们展示,以离子通道为基础可以开发出有效的抗病毒多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