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儿童医院获得性肺炎管理方案》内容预览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于2007年制定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相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pneumonia,HAP)。虽然从病例数量上后者不及前者,但其是儿童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疾病.也是儿童住院病死的重要原因。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的复杂性、多变性和高耐药性等给临床诊治带来难点和挑战,并构成医疗安全的基本内容。积极防止医院获得性肺炎,对有效利用儿科医疗资源也将起到推动作用。据此,由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发起,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联合急救学组、免疫学组于2009年8月在陕西省榆林市举办了“小儿医院获得性肺炎学术研讨会”,并决定举三专业专家之力,共同撰写“儿童医院获得性肺炎管理方案”。经过专家对方案各部分起草、综合整理成稿、网上审稿、第一次修改后,编委会组织三专业定稿会集体讨论、根据定稿会意见又第二次、第三次修改,完成终稿。本方案目的在于提高各级儿科医生对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认识,规范并指导对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治和预防。
定义
HAP又称医院内肺炎(nosocomialpneumonia,NP),是指患儿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入院I>48h发生的感染性肺炎,这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于出院48 h内发生的肺炎㈣:。
广义的HAP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VAP是指气管内插管48h以上发生的肺炎。如果原本已患HAP、病情加重需要接受气管内插管者不属于VAP范畴。但治疗方案应与VAP相同¨1。根据发病时间,HAP分成早发性和迟发性。
早发性HAP是指入院I>48 h一4 d内发生的肺炎,其病原菌往往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通常预后良好。晚发性HAP则指入院5 d以后发生的肺炎,多为耐药细菌所致,预后则相对严峻。
点击下载***:《2010中国儿童医院获得性肺炎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