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理情况下,血糖经过肾小球过滤,又经过近曲肾小管回收,每分钟可回收13.8~16.6μmol葡萄糖,因而尿中无糖。如果空腹血糖为16.6μmol/L,只要肾小球滤过压能降到正常值,而且肾小球回收功能尚好,则血糖虽高仍不会出现尿糖。这就是肾脏对血糖的调节功能。据统计,当糖尿病空腹血糖<11.2μmol/L时75%尿糖阴性;>11.2μmol/L时16.5%尿糖阴性。由此可见,尿糖不能真实反应血糖水平。在临床上常见血糖不同步的情况有:
血糖正常性糖尿
又称肾性糖尿,出现糖尿的原因是由于肾小管对滤过液中葡萄糖重吸收能力减低,肾糖阈减低所致。
(1)家族性肾性糖尿:如Fanconi综合症患者,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均正常,但由于先天性近曲小管对糖的重吸收功能缺损,空腹尿糖则为阳性。
(2)新生儿糖尿:因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还不完善所致。
(3)后天获得性肾性糖尿:可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伴有肾小管损伤者。
(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因细胞外液容量增高,肾滤过率增高而近曲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受到抑制,使肾糖阈减低,出现糖尿,但如出现持久且强阳性尿糖时,应进一步检查原因。
(5)糖尿病检查时,抽血与留尿时间不同步,如餐前测血糖正常而餐后查尿糖可能阳性。
(6)非葡萄糖尿:如乳糖尿。
(7)药物性假糖尿:服用维生素C、阿司匹林、安替比林、非那西丁等可出现假性糖尿。
血糖高而尿糖阴性
(1)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肾动脉硬化,可出现肾糖阈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回吸功能尚好,血糖高而尿糖阴性。
(2)糖尿病肾衰患者合并酮症时,也可出现此种情况。酮症一旦纠正,尿糖就会大量增加。
(3)尿中的糖被细菌分解而出现假阴性。如热天留尿后放置时间过长未化验。
(4)糖尿病患者抽血与留尿时间不同步,尿糖不能反应同时相的血糖。如餐前册尿糖阴性而餐后查血糖可能升高。
血糖增高性糖尿
除糖尿病外,血糖增高的糖尿还可见于以下情况:
(1)摄入性糖尿:①摄入增多:摄入大量的糖类食品、饮料、糖液时,可引起血糖短暂性增高而导致糖尿。②输入性增多:静脉输注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可引起尿糖增高。
(2)应激性糖尿:由于情绪激动、脑血管意外、脑溢血、颅脑外伤等情况下,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一过性糖尿。
(3)类固醇糖尿:见于用激素治疗的慢性肾炎、类风湿等病人。特征为空腹血糖正常,饭后血糖高;三多一少不明显;糖尿是可逆的,停药后可消失。
(4)甲亢糖尿:甲亢时肠道吸收快,可出现餐后短时间的高血糖和糖尿。但当甲亢患者空腹血糖>7.0μmol/L和饭后2小时血糖>11.1μmol/L,而甲亢得到控制后,高血糖、高尿糖仍不能消失,应考虑合并糖尿病的可能性。
(5)***性糖尿:肝功能异常时,肝脏不能把饭后高血糖合成肝糖原,出现高血糖性糖尿。
由此可见,单纯的尿糖阳性及尿糖阴性均不足以确诊糖尿病,糖尿病的诊断应排除外界因素对血糖和尿糖检测结果的影响,还应结合患者的临床体征和表现,配合其他相应的监测项目来正确理解和分析血糖和尿糖的临床意义,从而进一步明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李长玉.尿糖与血糖变化不一致的原因何在.家庭医学.2006,1:44.
[2]及长虹.尿糖定性实验和意义.中国医疗前沿.2009,4(22):64-65.
[3]陈晶.糖尿病患者血糖与糖尿临床意义的探讨.中国试用医药.2009,4(1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