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业交流 > 浅谈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浅谈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2012-03-10 12:27 阅读:5294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分子结构中含有4个原子组成的-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分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新型-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通过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阻碍细胞壁的合成,以表现其抗菌活性。人和哺乳动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分子结构中含有4个原子组成的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分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通过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阻碍细胞壁的合成,以表现其抗菌活性。人和哺乳动物无细胞壁,因而对人的副作用较少。

    一、  青霉素类抗生素

    1 适应症

    G+球菌感染、G+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是治疗梅毒首选药)、敏感菌引起脑膜炎、淋病奈氏菌感染等。

    2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一旦发生立即给病人肌注0.1%肾上腺素0.5—1mg,必要时加糖皮质激素,以增强疗效和防止复发。

    (2)青霉素脑病:青霉素用量过大或静注过快时脑脊液青霉素浓度超过8u/ml可对大脑皮层产生刺激作用,出现痉挛、抽搐、昏迷等严重反应,一般在用药24~72h内出现。

    (3)高钾、高钠血症:必须定期检查血清钠或钾,禁用青霉素钾盐静脉推注。

    3 为弥补青霉素的不足,1959年开始在其母核6-APA引入不同侧链分别得到耐酸、耐酶、广谱等特性的半合成的青霉素。其抗菌机制、不良反应与青霉素相同,并存在交叉过敏反应。如氨苄青霉素、苯唑西林、羧苄西林等。

    二、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 对革兰阴性菌:二代头孢菌素较一代强,三代较二代强,四代较三代强;

    2 对革兰阳性菌:第一代作用最强,其次是二代和四代,三代最差;

    3 对肾毒性:一代较明显,其他均较低;

    4 对β-内酰胺酶:三、四代头孢菌素较一、二代稳定;

    5 头孢呋辛是二代头孢菌素毒副作用最低的,对β-内酰胺酶最稳定,是二代头孢菌素唯一能顺利通过血—脑屏障的品种;

    6 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经肝胆系统排泄较高,适用于肝胆系统感染患者;

    7 在药动学上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经肾排泄,对于复杂肾盂、肾炎、肾脓肿等疗效优良;

    8 头孢哌酮分子结构中存在一个四氮唑基因,可抑制肠道合成维生素K,长期应用可因凝血酶原合成不足,有出血倾向;

    9 三代头孢菌素中以头孢曲松半衰期最长,全日剂量可单次或分二次给药。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