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分子结构中含有4个原子组成的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分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通过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阻碍细胞壁的合成,以表现其抗菌活性。人和哺乳动物无细胞壁,因而对人的副作用较少。
一、 青霉素类抗生素
1 适应症
G+球菌感染、G+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是治疗梅毒首选药)、敏感菌引起脑膜炎、淋病奈氏菌感染等。
2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一旦发生立即给病人肌注0.1%肾上腺素0.5—1mg,必要时加糖皮质激素,以增强疗效和防止复发。
(2)青霉素脑病:青霉素用量过大或静注过快时脑脊液青霉素浓度超过8u/ml可对大脑皮层产生刺激作用,出现痉挛、抽搐、昏迷等严重反应,一般在用药24~72h内出现。
(3)高钾、高钠血症:必须定期检查血清钠或钾,禁用青霉素钾盐静脉推注。
3 为弥补青霉素的不足,1959年开始在其母核6-APA引入不同侧链分别得到耐酸、耐酶、广谱等特性的半合成的青霉素。其抗菌机制、不良反应与青霉素相同,并存在交叉过敏反应。如氨苄青霉素、苯唑西林、羧苄西林等。
二、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 对革兰阴性菌:二代头孢菌素较一代强,三代较二代强,四代较三代强;
2 对革兰阳性菌:第一代作用最强,其次是二代和四代,三代最差;
3 对肾毒性:一代较明显,其他均较低;
4 对β-内酰胺酶:三、四代头孢菌素较一、二代稳定;
5 头孢呋辛是二代头孢菌素毒副作用最低的,对β-内酰胺酶最稳定,是二代头孢菌素唯一能顺利通过血—脑屏障的品种;
6 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经肝胆系统排泄较高,适用于肝胆系统感染患者;
7 在药动学上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经肾排泄,对于复杂肾盂、肾炎、肾脓肿等疗效优良;
8 头孢哌酮分子结构中存在一个四氮唑基因,可抑制肠道合成维生素K,长期应用可因凝血酶原合成不足,有出血倾向;
9 三代头孢菌素中以头孢曲松半衰期最长,全日剂量可单次或分二次给药。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