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为什么应该盯着雾霾不放?

为什么应该盯着雾霾不放?

2015-03-10 15:56 阅读:1077 来源:健康界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数月前**蓝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如今两会蓝又来了,人们走在清晨的北京街头,心情想必与天空一样清透。 这样的好空气着实不可多得。似乎在人们的印象中,雾霾、PM2.5爆表成了某种常态。 最近,由于柴静发布的《穹顶之下》,雾霾、PM2.5又成了朋友圈里的热词

    数月前“**蓝”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如今“两会蓝”又来了,人们走在清晨的北京街头,心情想必与天空一样清透。

    这样的好空气着实不可多得。似乎在人们的印象中,雾霾、PM2.5爆表成了某种常态。

    最近,由于柴静发布的《穹顶之下》,雾霾、PM2.5又成了朋友圈里的热词。不过,本着科学的态度,我们是不是该先把对那部片子的评论放在一边,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对雾霾和PM2.5应该如此在意。
 


    打开天窗说雾霾

    如今,“雾霾”这个词已经与严重污染、戴口罩出行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不过你确定知道为什么雾霾会对人如此重要么?

    雾和霾,都是微粒悬浮在空气中所形成气溶胶的现象,却别只有微粒的粒径和湿度的区别。

    实际上,即便是非雾霾天的空气,也是气溶胶,其中含有干燥空气(氮气、氧气等各种成分)、水分、少量微粒。雾霾天则是气溶胶中的水分和微粒浓度极大,而且稳定悬浮在空气中。

    这样稳定悬浮的颗粒物,讲人们生活的地表空间完全占据,让人无处逃脱,呼吸的空气中必然含有大啊量的颗粒物。这才是人们该关注的雾霾特性。

    拨开雾霾看PM2.5

    雾霾与PM2.5爆表经常被人们同时提到,但是他们是不同领域的概念。雾霾实则是天气状况,PM2.5爆表则说明空气中充满了细颗粒物。雾霾是现象,PM2.5爆表才是本质。

    PM是英文颗粒物(particle matter)的缩写,2.5是2.5微米的简略写法。PM2.5就是指那些空气中悬浮的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

    其实这么说也不那么准确,颗粒物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很难用直径来衡量,所以这个2.5微米是指空气动力学的粒径,不过再讲解空气动力学粒径就太复杂了,姑且就用直径来代替吧。

    2.5微米有多小?人的头发直径约为70——100微米,2.5微米嘛,仅相当于头发丝的1/30.就是因为颗粒这么小,才让人们如此关注。

    关注的焦点在于,2.5微米直径的颗粒物涉及到一个比较强的健康效应——俗称“可入肺颗粒物”.颗粒物小于10个微米,就可以进入人的呼吸道,主要是上呼吸道,而当小于2.5微米的时候就可以进入支气管,再小一点,就可以达到支气管末端。颗粒物小于1微米的时候可以到达肺泡,小于0.1微米的时候甚至可以穿透肺泡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所以相对于PM10来说,PM2.5显然对于人体的“入侵”更深入。

    除了入侵更深入,PM2.5颗粒之所以显得那么重要,其实不只是颗粒本身,还在于颗粒随身携带了各种“***”.PM2.5颗粒本身一般是有机碳、元素碳、硝酸盐、硫酸盐、铵盐、钠盐颗粒,其颗粒本身由于结构特性,很容易吸附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重金属、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能入侵人体固然可怕,能携带这些杀伤性***入侵人体的话,就显得PM2.5更为恐怖。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