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范围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体现在药物的品种、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疗程是否与患儿的感染状况以及其生理,病理状态相适应。目的是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当前滥用抗生素的情况非常严重,引起不少不良毒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细菌耐药性也大大增加,已到了非严格管理不可的地步。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主要表现有:1.不管感染还是非感染疾病,只要有病就用抗生素。2.不管什么感染,都用广谱青霉素,广谱先锋霉素。3.不管疾病性质,大都用静脉注射,而且剂量过大,疗程过长。4.不管抗生素的抗菌特点,常一天一次使用,还和其它药物如病毒唑,维生素,能量合剂混合在较大量液体中点滴,5.使用一些在儿童期禁用,慎用或已被淘汰的药物。以上情况,必须纠正。
一、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必须掌握适应症并遵循安全和有效,经济的原则:
1. 病毒性疾病或估计是病毒性的不宜用,如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等。
2.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应尽早确诊后再对因治疗。
3. 对细菌感染患儿,选用适宜抗生素,适当的剂量和疗程,用药途径和合理的间隔时间,同时必须采用各种综合措施,纠正内环境紊乱。
(1) 给药途径:应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及药物动力学特点决定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 。
(2) 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注意剂量和间隔时间。
(3) 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用药72小时(重症48小时)后可根据疗效,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抗生素。
(4) 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用药2-3天,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4.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用药,易过敏和耐药,不允许擅自将全身用药制剂在局部使用。
5. 预防性用药应严格掌握指征,儿科在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预防给药:
(1) 风湿病:用苄星青霉素预防,儿科剂量60万-120万u,每月一次。
(2) 流行性脑膜炎:对**常用SD,SMZco3日。
(3) 密切接触开放性结核病人的儿童用异烟肼3个月。
(4) 慢性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者,可按具体情况每2-3周用抗真菌药3-5日。
(5) 烧伤病人手术前后用药2-3天
(6) 外科手术:于麻醉时用一种抗生素静脉注入,可预防手术后细菌感染并发症。
(7) 婴儿室中出现细菌感染流行,按病原菌用药预防。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