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舒非“
全球仅一家生产企业
白舒非、乙胺嘧啶、鱼精蛋白……这些普通人眼中非常生僻的字眼,背后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救命药频频紧缺?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人士。
白血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和别的疾病比起来,这种疾病一个有效的救治办法就是骨髓移植。而白舒非在移植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配型成功的概率非常小,如果因为白舒非而错失移植机会,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为何救命药白舒非会如此紧缺?记者了解到,该药由麒麟鲲鹏(中国)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昨天记者询问该公司杭州办事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解释:”药是美国生产的,前阵子因为工厂机器检修的原因减产了,我们也没有办法。不过不要着急,大概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供上货了。“
据了解,该药目前只能依靠从美国这家公司进口,全球仅此一家。
英特药业吴女士表示:”白舒非缺货的情况时不时会发生,我们作为批发商也很无奈,因为我们都是定点为省内一些医疗机构采购,每年的用量都是大致定好的。如果有变化,我们也措手不及。“
业内人士表示,和别的疾病比起来,白血病的患者相对较少,所以美国的这家生产厂家轻易不会扩大产能。如果要扩大产能,建造一个合格的厂房并不是那么快的。
”乙胺嘧啶“
已经很少使用
和白舒非即将重新供货的好消息比起来,乙胺嘧啶就不是那么乐观了。
昨天,记者多方了解到,乙胺嘧啶已经停产,虽然国内曾经有十多家厂生产该药。
为什么乙胺嘧啶会停产?记者昨天从省疾控中心寄生虫防制所所长姚立农那里找到答案。
”乙胺嘧啶以前是专门用来抗疟疾的预防性用药。三十多年前,主要是因为疟疾高发,而进行预防性服用的。现在疟疾的发病率非常低,已经非常少见,该药的使用量已很少。“姚所长说,现在因为医学的进步,已经研发了许多治疗疟疾的药,乙胺嘧啶渐渐淡出市场。
乙胺嘧啶除了可以抗疟疾,也是治疗弓形虫的特效药,但是现在治疗弓形虫病,大都不再使用该药,而是更多地采用联合用药。
”弓形虫病的感染率还是比较高的,因为现在养宠物的人非常多,不过大多数人都可以自愈。“姚所长说,如果感染者的自身免疫能力比较差,就有可能无法自愈,需要治疗。
多种原因导致
临床用药短缺频现
随着医学的发展,许多以前是不治之症的疾病,都有了治疗用药。但是药品在发明后,并不代表一定能持久生产。近年来,时不时出现临床药品短缺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浙医一院药剂科副主任王临润认为和一些药品价格太过低廉有关系,比如不久前紧缺的鱼精蛋白,就是廉价药。
”药品生产企业毕竟还是企业,如果价格太过低廉,无利可图,自然就会选择不生产。我觉得要改变一些廉价药逐渐消亡的局面,需要**指定企业定点生产,并且能够给予政策扶持,保证生产。“王临润说,在药品短缺的时候,医院最为被动,因为一旦没有药,患者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医院,而医院其实是整个药品流通环节的终端方。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某些临床用药短缺也不乏人为因素。有不法药商,当从一些渠道听说某些药品比较紧俏后,就开始到处收购囤积,加剧紧缺现象的出现。
省药物集中采购中心负责人周主任则提道,临床用药短缺的情况和目前还没有完备的企业申报制度有一定关系。
如果一家药品生产企业因为机器维修或者原料缺乏,突然缩小产能,对于下游的采购商以及医院来说,常常是在缩小产能若干个月后才发觉到,只能被动地等待,毫无办法。
如果能够在生产有变动的时候,及时申报给有关部门,发出预警,让下游的各个单位能够提早准备,就能减少一些被动局面的发生。
但是这种申报制度,仅仅适用于国内的生产企业。如果是进口药品,因为产能并非国内能预知,该制度也无能为力。
面对频现的药品紧缺,我们该怎么办?
都说看病难,没想到买药也这么难。频频发生的告急事件,使得许多当事人都感叹,有钱为什么也买不到药?在出现这些情况时,难道只能让患者干着急或者自己想办法?**相关部门,能否出现相应的预防机制?
记者昨天从省卫生厅、省经信委等部门了解到,频频发生的临床用药短缺情况,已经引起相关部门关注,他们正在积极筹划一个临床短缺药物储备制度,该制度参考了之前已经在运作的医药储备制度。
据介绍,为保证灾情、疫情及突发事故发生后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紧急需要,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初建立了国家医药储备制度。国家医药储备是为了满足灾情、疫情及突发事故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紧急需要。
1997年国务院下文,为了更好地应对灾情、疫情及突发事故,要求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医药储备制度。我省也随后制定实施意见,建立起省级层面的医药储备制度。承担储备任务的机构,根据储备目录储备药物,每一种药物根据需求情况,都有一个最低储备量,一旦发生公共事件,则紧急启用。
在非典、汶川大地震以及甲流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我省的医药储备制度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该制度对于平抑物价、稳定民心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比如非典时期,口罩成为抢手货,许多人为应对非典,纷纷抢购口罩,造成恐慌。这个时候医药储备制度就发挥了积极的稳定作用。
正是看到了这个制度的重要性,我省开始酝酿制定临床短缺药物储备制度。
据了解,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进行调研,对我省各家医疗机构近五年、近三年临床上出现的药品短缺情况进行调查,并将根据调查的情况,制定一个临床短缺药物储备制度。
该制度的建立,将有利于预防临床短缺药物事件的发生。
”不过,我觉得该制度仅仅适用于我省能够储备的药物。现在许多短缺的临床药物都是全国范围的,这种情况并不是单个省份能够解决的。我觉得要解决短缺的情况,还需要从国家层面去建立一个储备制度,让国家从全国的层面,调配各种紧缺药品。“某业内人士听说我省正在酝酿的这个制度后,表达了这样的建议。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