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最常见的血液学恶性肿瘤,2013年,美国大约出现了79000名新病例。尽管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但是复发仍然是常规细胞毒性疗法的常见问题。最近,很多引发细胞性活动比如细胞凋亡,血管生成和细胞运动的基因和分子机制被更加清晰的描述出来。这些新的发现和高通量筛查技术的到来导致了很多靶向特定突变和/或解除对转录控制影响的化合物的发现。在本文中,研究者对引发淋巴瘤细胞进程并代表了潜在治疗靶点的基因和分子活动进行概述,并对其简洁的论述选择生物标记的预后意义。医脉通对其进行编译,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文献参考)【简介】
淋巴瘤可呈现出大范围的临床表现,是具有多个亚组中的异质组,它可以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大约85%的淋巴瘤起源于B细胞,剩下的起源于T或NK细胞。这种疾病的负荷高,2013年,美国大约诊断出79000名新病例,20000名死亡病例。对一些惰性淋巴瘤采取密切观察的方法,大多数临床有表现的淋巴瘤需要放射疗法,化学疗法或免疫疗法(单克隆抗体)联合治疗或单一治疗。尽管初始缓解率高,但是最终很多NHL患者疾病复发。复发疾病的治疗是临床上的一个挑战。
与单独二线化学疗法相比,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复发NHL的总生存期(OS)和无事件生存期(EFS)。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而且这些患者的根治疗法有限。因此,通过深入分析淋巴瘤的病理学来寻找当前有效疗法以外的疗法将有助于治疗进展。
对于确定的发病因素怎样影响淋巴瘤的生成的进一步理解表明异常细胞周期制度、解除对细胞因子的控制、正常免疫监视缺失和遗传学异常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不同致癌机制可能适用于一种子类别的不同亚型,突出了个体淋巴瘤的分子异质性。这一点通过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基因表达研究证明,DLBCL中的生发中心B细胞(GCB)和活化B细胞(**)变体通过显著不同的机制进行驱动,而且预后不同。
这种复杂的异质性表明需要发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描述淋巴瘤中具有治疗意义的基因和分子靶点。除了这些靶点的预后意义,本文还简洁的总结了最大程度用于临床发展的新型药物。这篇文章充分的涵盖以淋巴瘤表面为靶点的抗体。
近日,首个单克隆抗体药物daratumumab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详细]
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Adynovate(一种新型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