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肝病科医学进展 > 关于慢乙肝防止指南的讨论

关于慢乙肝防止指南的讨论

2014-04-09 09:47 阅读:2144 来源:医脉通 作者:王* 责任编辑:王达
[导读] 在临床工作中,有时遇到不能依据 《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止指南》解释临床遇到情况,虽然《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止指南》与旧版相比有很多补充与更新,对指导临床医师在慢乙肝(CHB)诊断、治疗过程制定合理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因此就《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

    在临床工作中,有时遇到不能依据 《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止指南》解释临床遇到情况,虽然《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止指南》与旧版相比有很多补充与更新,对指导临床医师在慢乙肝(CHB)诊断、治疗过程制定合理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因此就《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止指南》以下问题讨论。

    1 慢乙肝临床诊断

    1.1 慢乙肝诊断问题

    指南根据HBV标志物将慢乙肝诊断为: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CHB,诊断依据中除HBV标志物外,均应同时具备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改变。但在临床工作中,常因肝功能异常或超声检查提示肝脏慢性损害,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血清HBV DNA阴性;或肝功能正常,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血清HBV DNA阴性,肝组织学检查肝脏炎症活动≥G2,HBV DNA或HBcAg阳性。在上述常见两种情况基础上,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坏后是否可诊断为HBeAg阴性CHB?有时临床医师很难做出符合指南的解释,但临床常见。
 


    我们认为:HBsAg阳性,抗-HBe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已经说明为慢性HBV感染者,在此基础上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肝组织学改变可诊断为HBeAg阴性CHB,不一定必须具备血清HBV DNA≥104才能诊断为CHB,因为部分血清HBV DNA低于检测值CHB患者肝组织HBV仍**活跃,此时即使肝功能正常,肝脏损害并没有停止,因此不能忽视HBV DNA低于检测限的HBeAg阴性CHB患者。

    实验室生物化学检查:虽说血清ALT和AST水**应肝细胞损害程度,但经肝组织学检查证实,CHB患者肝组织损害程度并非与ALT活性呈正相关性,而我国ALT标准值较国外高。有人发现ALT0.5--1.0×ULN患者发生肝脏并发症的危险较<0.5×ULN的患者明显增加,并提出CHB患者的治疗指证是HBV DNA,而不是ALT.在实际工作中发现,GGT及胆红素水平升高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如排除肝内、外胆汁淤积,GGT与胆红素(直接与间接)>1.0×ULN,并持续或反复升高6个月以上,即使ALT<2.0×ULN,对CHB诊断仍具有临床意义。

    1.2 HBV携带者的诊断

    指南将携带者分为慢性HBV携带者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从判断方法上看显然不合理,以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为例,血清HBsAg阳,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限,确定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但临床并非如此,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而HBV DNA高于最低检测限,此时是否可以定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我们认为既然根据HBV标志物确定慢性HBV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就不要在根据HBV DNA是否低于最低检测限来判断慢性HBV携带者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双重标准。

    我们建议:①将慢性HBV携带者修改为: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修改为: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与HBeAg阳性CHB相对应;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与HBeAg阴性CHB相对应。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免疫耐受期),进入免疫清除期或肝组织学炎症改变时,即可诊断为HBeAg阳性CHB;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肝组织学改变时即可诊断为HBeAg阴性CHB.②除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CHB外,应增加与其他HBV标志物命名的CHB,如:血清抗-HBc阳性,其他HBV标志物阴性,患者出现无其他原因解释的肝脏损害,肝功能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证实肝脏炎症活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HBcAg阳性/ccc DNA阳性,应诊断为:抗-HBc阳性CHB.现有研究发现,HBsAg血清清除后,仍有38%的患者肝组织内存在低水平HBV DNA,同时因HBcAg高度免疫原性,几乎所有HBV感染者都产生抗-HBc,提示HBV**,因此可诊断为抗-HBc阳性CHB,不再将此诊断为隐匿性CHB.

    2 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症

    2.1 抗病毒治疗依据

    指南仍将HBeAg阳性CHB患者HBV DNA≥105/mL;HBeAg阴性CHB患者HBV DNA≥104/mL为抗病毒治疗依据。这一抗病毒治疗适应症限制了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需要,对逆转肝脏损害与防止肝硬化、HCC发生不利。因为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只能分析、判断HBV**是否活跃,不能代表肝脏损害程度,HBV DNA载量高、低与肝脏累积损害有关,与现实肝脏损害并非呈正比,或在慢性肝脏损害过程中出现反比现象,因此有人认为:HBeAg阴性CHB患者更易形成肝硬化或HCC.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即使HBeAg阳性CHB患者HBV DNA<105/mL,HBeAg阴性CHB患者HBV DNA<104/mL时,肝脏损害并没有减慢,更不会停止,此时除抗病毒治疗外,保肝、降酶等治疗均不能控制与逆转肝脏损害。部分HBeAg阳性CHB或HBeAg阴性CHB患者,因HBV DNA未突破指南要求的抗病毒治疗水平,在所谓保肝、降酶等治疗过程形成了肝硬化或HCC,这也是我们临床常见的一种现象。

    因此,不论HBeAg阳性CHB,还是HBeAg阴性CHB患者,当血清HBV DNA>检测限时,均应给予抗病毒治疗,HBV载量低时抗病毒治疗更不易产生耐药与变异。对于HBeAg阴性CHB患者,HBV DNA<检测最低限,但肝功能持续或反复异常,肝组织学检查证实有炎症活动与HBV DNA或HBcAg阳性,应给予抗病毒治疗,并根据肝功能复常时间或肝组织学检查决定停药时间,这样才能逆转肝脏损害,避免肝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发生。

    2.2 HBeAg阳性CHB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后治疗问题

    指南推荐的抗病毒治疗意见中指出,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后,巩固至少1年,总疗程至少已达2年。根据HBeAg血清学转换决定停药时间有很多不确定因素,HBeAg血清学转换后并非说明肝组织病毒清除,此时肝组织仍有病毒**及肝脏炎症活动,临床转归并不良。一项随访4--5年的研究显示,54%的HBeAg血清学转换后发生肝硬化,HBeAg阴性患者肝硬化、HCC发生率高于HBeAg阳性者,说明HBeAg血清学转换后与HBeAg阴性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即使超过2年,停药后仍存在HBV与生化指标反弹及肝脏损害逐渐加重可能。所以HBeAg血清学转换可作为抗病毒疗效的判断指标,并不是康复指标,此时HBeAg分泌停止后,但HBV仍有**和表达,病毒所致病变仍未减轻,肝组织HBV DNA及HBcAg阳性是证实肝脏损害并没有停止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应把HBsAg血清学转换为治疗目标,将明显降低肝硬化、HCC发病率。

    CHB患者什么时候才可用停药?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多不同意见,何时停药才能防止HBV与肝脏生化指标反弹及肝衰竭、肝硬化、HCC发生?这是国内、外普遍关注问题,我们建议:即使达到停药标准或总疗程2年以上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CHB患者,在未能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前,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应继续抗病毒治疗:①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血清肝酶(ALT、AST、GGT等)低水平(>1.0×ULN)波动;②无其他原因解释的血清胆红素(直接或间接)升高>1.0×ULN;③肝脏超声检查肝实质回增粗增强等;④肝组织学检查炎症活动≥G2或ccc DNA>检测值或HBcAg阳性。

    2.3 HBV携带者肝组织损害问题

    所有HBV感染者均可出现溶细胞性免疫损伤与非溶细胞性免疫损伤,携带者多处于非溶细胞性免疫损伤状态,此时肝功能正常,但仍可形成肝硬化与HCC.慢性HBV与HBsAg携带者多处于免疫耐受期。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V感染时间更久,或HBV变异,HBeAg未表达有关。但前C区基因突变导致HBeAg的产生和分泌水平下降或完全终止,HBcAg的产生却依然如故,因此不论慢性HBV携带者,还是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肝脏损害均随携带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

    我们对146例携带者(慢性HBV携带者69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77例)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发现,146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炎症活动改变(包括8例>G0-<G1),其中≤30岁时G2占30.8%(24/78),G3 1例;≥40岁时达G2占65.2%(15/23),G3 4例,肝纤维化改变≤30岁时S1 7.7%(6/78);≥40岁时达S1占52.1%(12/23)。

    经过临床观察,可用证实与《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止指南》中所提及的免疫耐受期肝组织学并无明显不同,并可维持数年甚至数十年,或轻度炎症坏死,无或仅有缓慢纤维化进展;非活动低**期肝组织学无炎症或仅有轻度炎症改变不完全一致。因此,就以上问题期待与各位同道进行讨论,为CHB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阅读: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可有效逆转肝硬化
    慢性乙肝耐药及其管理专家共识
    阻碍慢性乙肝治疗的两大因素
    2009EASL慢性乙肝实践指南
    慢性乙肝发生肝癌的风险预测研究进展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