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军医脑溢血去世:生活清苦对病人却大方

军医脑溢血去世:生活清苦对病人却大方

2013-12-09 14:54 阅读:2403 来源:云南信息报 作者:孙福庆 责任编辑:云霄飘逸
[导读] 陈哲民,42岁,**第六十医院一名普通的军医,11月18日上午8时许,在医院的卫生间突发脑溢血昏迷,尽管医院全力抢救,陈哲民还是在昏迷了整整10天后离世。这位生前从不开贵药,对病患认真、负责的军医走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只留下待业的妻子、正念初一的

    人物档案:

    姓名:陈哲民

    出生地:湖北仙桃


    毕业院校:第四军医大学

    出生日期:1971年1月26日


    逝世日期:2013年11月28日


    陈哲民,42岁,**第六十医院一名普通的军医,11月18日上午8时许,在医院的卫生间突发脑溢血昏迷,尽管医院全力抢救,陈哲民还是在昏迷了整整10天后离世。这位生前从不开贵药,对病患认真、负责的军医走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只留下待业的妻子、正念初一的女儿和尚不知其死讯的农村的年迈双亲。

    11月30日,陈哲民在大理出殡。同事、亲朋好友送来的花圈摆满了六十医院的东大门,送行的数百人队伍中不乏附近的村民百姓,他们自发前来送“陈医生”最后一程。

    同事眼中的他:医院里最好的儿科医生


    1995年夏天,陈哲民从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疗系毕业后,来到**第六十医院感染科当医生。1年后,陈哲民由感染科调往妇儿科,师从时任**儿科中心主任的徐学富,成为一名在儿科领域造诣颇深的军医。

    尽管只在感染科工作一年,但在60岁的感染科主任杨应华眼里,陈哲民是少有的认真、优秀的“娃娃”,“他一直叫我师傅,对我非常尊重。一遇到他拿不准的临床问题,便会向我、向他的大学同学请教。我很喜欢他,他死得太突然了,最后那几天我常去看他,现在我一闭眼,脑海里就是他。”杨应华伤感地说。

    一开始,杨应华因陈哲民的好学而心生好感,在之后医院一起共事的18年里,杨应华则为陈哲民的负责和为人所折服。

    杨应华说,陈哲民是医院里最好的儿科医生,附近村庄里的老百姓谁家小孩病了都会找他看,有些会涉及大便检验。一般的医生都只看看检验报告单,陈却要亲眼看到小孩的大便,以辅助治疗,这样他才放心。他不怕脏臭,很负责。

    除军装,没见穿过好衣服


    在医药代表盛行的大背景下,陈哲民却从未开过贵药。杨应华说,小孩生病,在别的医院可能要花上好几百甚至上千元,但陈哲民一般用几块钱、几十块钱的药就把病治好了,十多年如一日。而他自己生活清苦,除了军装,连件好点的衣服都没穿过。

    陈哲民过世后,其母校第四军医大学也送来花圈,以表悼念。

    妻子眼中的他:生活清苦对病人却很大方

    大理古城护国路,地处城中却较为僻静。陈哲民一家便住在护国路边的一老小区内。一家三口住的房子还是他丈母娘20多年的单位房,只有40多平米的房内挤了4个人。12月6日,陈哲民女儿在屋外写作业,岳母卧病在床,妻子陈志慧在屋内低声啜泣。屋子家具陈设简陋、老旧,一台老式的21寸电视机是家中最为值钱的物件。

    1998年,陈志慧与陈哲民相识、恋爱,1999年二人结婚。婚后育有一女,一家三口与陈志慧母亲在一起生活。

    陈志慧说,陈哲民每月工资大约有五六千元,但因负担重,又对病人大方,她本人没有正式工作,这么些年两人并没有攒下多少家底。“常有病人找他,说让给他点路费,他好回家借钱,还有说是让给他点钱,让他买饭吃,这些,陈哲民都给了。他有点大男子主义,但不管有钱没钱,他对家里人都特别好。”

    陈哲民的突然离世,令陈志慧无法接受。她说:“就算是他残废了,只要人还在,孩子就有个爸爸,我也有个丈夫,有个知冷知热的人,谁知道他突然就走了。嫁给他18年,我从未后悔过。”

    善意又沉重的谎言:妹妹骗父母“哥哥出国了”

    陈哲民突发脑溢血后,其两个妹妹也很快赶到了大理。妹妹陈桃说,家中兄妹共5人,大哥智力残缺,陈哲民排行老三,幺妹13岁便溺亡了。70岁的老父亲去年4月份中风,行动不便,母亲也有40多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三哥陈哲民的每个月工资要分成三份,最大的那份要寄回湖北农村老家,供年迈的父母亲和大哥生活。

    从小到大,学习成绩好、乖巧懂事的陈哲民便是全家的希望。陈桃说,1990年,陈哲民参加高考,成绩本可上清华大学,但因学费高,选择了学费全免的军校。

    “哥哥是我们家最有出息的。他走了,我们都不敢告诉爸妈,一告诉他们怕就活不下去了,我们都还想让爸妈多过几天。”陈桃说,父母一问起来,就说哥哥出国了,要过很久才能回来。

    (云南信息报《生活清苦却不开贵药的陈医生,走了》 )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