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业交流 > 卵巢癌中医诊疗方法

卵巢癌中医诊疗方法

2011-11-09 17:43 阅读:2140 来源:中国医药网 作者:刘* 责任编辑:刘坤
[导读] 卵巢癌是指发生于卵巢表面体腔上肢和其下方卵巢间质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年龄是妇科肿瘤中最宽的,可以发生在妇女一生中的任何时期。由于卵巢肿瘤深藏于盆腔,患病初期很少有症状,以至确诊时60%~70%的卵巢恶性肿瘤已属晚期。近20年来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仍徘

    卵巢癌是指发生于卵巢表面体腔上肢和其下方卵巢间质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年龄是妇科肿瘤中最宽的,可以发生在妇女一生中的任何时期。由于卵巢肿瘤深藏于盆腔,患病初期很少有症状,以至确诊时60%~70%的卵巢恶性肿瘤已属晚期。近20年来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较低水平(20%~30%)。有资料表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仍不断上升,国际抗癌联盟(UICC)统计1985年年龄校正死亡率以丹麦最高,达9。78/10万;希腊最低,为2.59/10万。经统计,在1955~1985年间,日本和美国因肿瘤致死的人群中,卵巢癌呈不断上升的倾向。据报道,中国1988年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5.37/10万,因此进一步开展防止卵巢肿瘤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

    传统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经典医籍《黄帝内经》《灵枢·水胀》篇载有:“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博,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这描述与卵巢肿瘤相类似。对卵巢癌的治疗,传统医学根据《内经》:“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治疗大法与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以内服药物为主,兼以外治、药膳、单验方等疗法,效果较为理想,且有不良反应小,疗效稳定,改善体质,提高生存质量2等优势。

    卵巢癌在传统医学中称谓不一,中医属症瘕、肠蕈、腹痛等范畴。

    病因病机

    对于本病之成因,历代医学均有论述。综合之,本病的发病因素虽有诸多方面,但其主要病机在于寒凝、气滞、血瘀。盖寒为阴邪,其性凝滞,侵袭机体易致遏阻阳气之升发,气血之运行。妇人在经前或经期,或产后,由于感受风寒,或过食生冷,或因素体阳虚,寒从内生,而致寒客于胞宫经脉,阻滞气血运行,遂致瘀积胞官,日久形成症瘕。又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由于情志不畅或抑郁,或烦怒伤胆,或思虑过度,而致气滞血瘀,瘀血凝滞于胞脉之中,渐成斯疾。

    临床表现

    1)早期一般很少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胀,腹部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2)病至晚期,当忡瘤继续生长,牵引、压迫和浸润邻近脏器时要产生腹部疼痛剧烈,腹部有压迫感,伴大小便刺激症状,甚则导致输尿管梗阻,部分患者可伴有出血现象。

    实验室检查

    (1)细胞学检查:少数卵巢肿瘤患者,阴道涂片可见到砂粒体和腺癌细胞。

    (2)超声检查:B超超声扫描可显示盆腔胂块的部位,大小和质地。

    (3)电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CT):能确定病变的全部范围,有助于确定卵巢癌的期别及复发的癌灶。

    (4)淋巴造影:可以帮助确定卵巢癌的淋巴结受累率。据统计,准确率为87%。

    (5)腹腔镜检查:通过腹腔镜可直接观察腹腔内脏器,确定病变的部位及性质,也可吸取腹水行细抱学检查,借以评价卵巢肿瘤的扩散与否。

    (6)手术一病理学检查:剖腹探查术后的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卵巢肿瘤的重要方法,其符合率据统计可达94.16%。并可对腹腔后淋巴结的受累作出确切的评价。

    治疗

    (1)药物治疗

    基本证侯治疗

    1)温热郁毒证。

    主证:腹部肿块,腹胀痛或伴少量腹水,不规则阴道出血,大便干燥,尿黄灼热,口苦。口干不欲饮,舌质暗,苔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抗瘤。

    方药:龙胆泻肝汤(《和剂局方》)。龙胆草6g,山栀5g,黄芩9g,柴胡9g,当归12g,生地12g,泽泻9g,车前子30g(包),木通6g,生甘草3g。

    腹部胀甚加槟榔、枳实;出血量多酌加大、小蓟,茜草;大便秘结加生大黄。

    分析:方中以龙胆草苦寒清泄下焦湿热为主药,与黄芩、栀子等清热燥湿解毒药相配伍而成为较强的清热泻火剂;柴胡、生地、当归分别具有疏肝、活血、凉血、并阴等作用,与清热解毒药配合,其意在于泻中有补,疏中有养,使泻火之药不致苦燥伤阴;再配以木通、车前子、泽泻等清利药物,使湿热从小便而出。甘草调和诸药,泻火解毒。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