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坛推荐 > 大疱性类天疱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

2011-09-09 14:23 阅读:3906 来源:爱爱医 作者:q****e 责任编辑:qionghe
[导读] 大疱性类天疱疮 是一个好发于老年人的大疱性皮肤病。临床上以躯干、四肢出现张力性大疱为特点。目前认为BP是一个自身免疫性疾病。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基本损害为张力性的厚壁大疱,在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发生,疱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大多在1公分左右,也可达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个好发于老年人的大疱性皮肤病。临床上以躯干、四肢出现张力性大疱为特点。目前认为BP是一个自身免疫性疾病。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基本损害为张力性的厚壁大疱,在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发生,疱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大多在1公分左右,也可达数公分如鸽蛋般。疱壁较厚,不易破溃,挤压水疱并不向周围扩展(尼氏征阴性)。水疱内容物大多清亮,少数为血性,继发感染则疱液呈脓性。水疱破溃后成为糜烂面,上附结痂,较易愈合。皮损好发于躯干及四肢屈侧,早期皮损可仅表现为浮肿性的红斑而没有水疱,可误诊为多形红斑或药疹。约半数患者有口腔粘膜的损害,表现为口腔上颚粘膜,颊粘膜等的水疱或糜烂面。但较之天疱疮的口腔损害要轻得多。患者自觉瘙痒, 全身健康状况在疾病早期一般不受影响。

    好发于老年人。病程慢性,预后较好。只要治疗及时,用药得当,是可以治愈的。

    应与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相鉴别。这两个病的共同之处是老年发病;张力性大疱;病理上为表皮下疱;DIF为BMZ带状IgG和/或C3沉积所致荧光。

    鉴别要点:

    ①BP好发于四肢屈侧,而EBA好发于易受摩擦、外伤的肢端及肘、膝等关节伸侧;

    ②BP的浸润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而EBA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③以“盐裂皮肤”作DIF, BP荧光染色在盐裂皮肤的表皮侧,而EBA的荧光在盐裂皮肤的真皮侧。

    治疗原则是早诊断,早治疗。治疗越及时,皮损控制越快,预后越好。

    首选糖皮质激素,常采用强的松(Prednisone),用量视皮损范围及病变严重程度而定。 对皮损面积占体表不到10%的轻症病例 , 初始剂量一般为30mg/天,对皮损占体表30%的中症病例,为40--50MG(mg/天),对皮损超过体表50%的重症病例, 则需60--80MG(mg/天),如果在3--5天内不能控制病情 , 仍不断有新出疹,则应及时增加药量。在控制了皮损并维持一至二周后逐渐减药, 达到一个维持量。 减药应积极又稳妥, 当减药至15-20mg/日时 , 可渐改为隔日服药。在减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有新出疹, 则应暂仃减药。对重症患者当使用了大剂量皮质激素仍不能控制病情,可合并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氨甲蝶呤 ,环磷酰胺,环孢素,雷公滕多甙等。

    大疱性类天疱患者大多年迈,常常伴发其他疾病,当患有糖尿病、结核等不能使用皮质激素时,可采用口服四环素500mg,每天4次或美满霉素100mg,每天2次,及烟酰胺200mg,每天3次,对部分患者、尤其是轻症患者有效。

    由于患者大多年迈,应注意加强营养,保持水电介质平衡。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及所产生的合并症。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