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温州市卫计委发布消息称,全市16家三级医院将于今年底前全面停止门诊抗菌药物静脉注射。一纸“限抗令”,让感冒挂“盐水”的时代得以终结。就在各家医院忙着更换处方系统、培训医生时,洪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早在两年前就已经结束了“吊瓶林立”的状态,医生刘建东每年门诊量超过1万人次,其中输液患者却占比不到1%.
从乡村到城镇,从卫生室、诊所到大医院,“吊瓶森林”几乎随处可见。可是,从2013年起,洪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量就在逐年下降。据护士介绍,有时一天有一两人打点滴,有时一个也没有。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事还得从2013年的一件小事说起。2013年2月,临近春节,市民潘老伯找到刘建东看病。刘建东一看,潘老伯因喉咙痛在诊所打了三天针,没有任何好转。后来,刘医生给潘老伯仔细检查,发现患者虽然喉咙痛,但没红没肿,面色发黄,很有可能是胃病引起的咽喉炎。在服用养胃颗粒后,潘老伯居然“药到病除”,喉咙也不痛了。这件事让刘建东有了很多想法:现在医生看病总喜欢“三素一汤”: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联合,加入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给药。事实上,很多常见病并不需要“挂水”,吃药就能治好。
此后,刘建东决定从自己做起,管住手中的笔,在临床上实施“能吃药不**,能**不输液”的治疗方法。起初,面对患者的不理解,刘建东常常立下“军令状”:你听我的,先吃一天药,如果不见好,再来找我输液。“大家也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吃药有了好转后,慢慢的,也就接受了吃药不**的做法。”现在,刘建东一年的门诊量超过1万人次,但真正输液的患者不到100人。
刘建东说,如果把口服用药比作是“***”,肌肉注射是“机关枪”,那么输液便是不折不扣的“飞机大炮”.从目前情况来看,多数输液无异于用飞机大炮对抗蚊蝇,实在没有必要。
记者手记
消灭“吊瓶森林”
需你我共同努力
“吊瓶森林”背后折射出的是许多时候患者爱输液,医生被迫输液的尴尬。
2013年以前,洪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许多基层医院一样,也是“吊瓶林立”.但如今,洪殿卫生中心的输液室几乎成了“摆设”,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思考。
或许医院里多一些“刘建东医生”,患者中多一些“医生风湿”,挂水问题就能得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输液是医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面对我国普遍存在的抗生素“滥用”,我们希望,一纸“限抗令”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下到基层;而消灭“吊瓶森林”需医患共同努力。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