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学生杨琳发来一个短信:“彭老师,教师节愉快,我现在东单这边上课,您有时间可以找我来玩。”看完,莞尔一笑,心下暗道:这孩子,从来都是如此“平等”待我。其时,甚感为师者的幸福。
想起去年冬天,她联系我做毕业论文时,已获得保送到协和医科大学读研的资格。她对我说:“彭老师,我没有找工作的压力,就想学点什么?”临近毕业答辩:她说:“彭老师,我如果答辩不好,辜负了您,怎么办?”我笑对:“你不需要辜负我的,你问问自己,跟我半年学到了什么?”毕业时,她的学位论文获得一等奖,也算我没有辜负她的期望。
我想:总能看到学生的美好前景应该是做老师的幸福吧。2007年,首都医科大学前任校长,现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徐群渊教授获“孟二冬式”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我注意到徐老师的获奖感言是“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既是师生,又是同事”(原话查不到了,大意如此),可见:如何更好地做好老师,教好学生,定位好老师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徐老师思考的问题。因为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一旦跟了某个导师,就要渡过三年或更长的时间。
于是乎,想起武侠小说中的师徒关系。武侠里的学生一般吃住在师父家中,**学徒满三年(现在研究生也一般是读三年),师父对徒弟说,你学徒已满,现在师父教不了你了,你去什么山上找什么高人,他会继续教你,当然,这个高人的武功肯定比现任师父高。又过三年,师父又会把**“赶向”另一处高山拜另一位高人为师。如此几番,便会有一身怀绝世武功的高手可问鼎江湖了,师父总在倾其所有后,坦然地将**放手,大概从来也没有想过要从徒弟身上获得些什么?但我想他从徒弟频频回眸的依恋中一定能感到幸福。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