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型题】
1.按五行生克规律,针对肺肝脾三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而制定的相关治法有
A.佐金平木 B.滋水涵木 C.培土生金 D.益火补土 E.抑木扶土
2.以“比类取象”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归类,属于土的有
A.六腑之胃 B.五方之牛 C.五志之思 D.六腑之胆 E.五味之酸
3.肝的藏血功能主要体现于以下哪些方面
A.调畅情志 B.调节血量 C.促进消化 D.贮藏血液 E.防止出血
4.与呼吸运动有关的
A.肾 B.大肠 C.汗孔 D.小肠 E.肺
5.肾主藏精的功能关系到
A.生长发育 B.血液运行 c.女子月经 D.筋脉濡养 E.髓海充盈
6.与肾密切相关的有
A.脑 B.髓 C.胆 D.齿 E.骨
7.下列脏腑组织中,与女子胞功能密切相关的是
A.肝 B.肺 C.脾 D.肾 E.冲脉
8.有防止出血功能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9.与气生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A.心 B.肝 C.小肠 D.脾 E.肺
10.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A.宣发 B.温煦 C.固摄 D.防御 E.推动
11.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是
A.心 B.肝 C.肺 D.脾 E.三焦
12.血液的生成与哪些脏腑有关
A.命门 B.肺 C.脾 D.胃 E.肾
13.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与“气”的哪些作用有关
A.推动作用 B.营养作用 C.温煦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
14.起于胞中的经脉有
A.冲脉 B.带脉 C.任脉 D.阴维脉 E.督脉
15.循行于腹面的经脉有
A.足阳明经 B.足少阴经 C.足太阴经 D.任脉 E.足厥阴经
16.十二经脉中,会大椎、入缺盆的经脉是
A.手阳明经 B.手少阳经 C.足阳明经 D.手太阳经 E.足少阳经
17.经脉中上达巅顶的有
A.心经 B.肝经 C.胆经 D.膀胱经 E.督脉
18.湿邪的致病特点包括
A.易伤人体下部 B.病多缠绵难愈 C.易于阻滞气机
D.病多反复发作 E.易损脾阳
19.易耗伤人体津液的有
A.燥邪 B.过怒 C.火邪 D.暑邪 E.热邪
20.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
A.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B.为阳邪,其性炎上 C.善行数变,病位不定
D.性干涩,易伤肺卫 E.易合邪为病,外感病之首
21.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的特点有
A.为阴邪、易伤阳气 B.性凝滞致气血不通 C.多见疼痛症状
D.常致多种热病 E.性收引致筋脉拘急
22.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为阳邪,其性炎上 B.性升散,易伤阳气 C.性急迫,易生风动血
D.发病急,病险急 E.火毒相结,易致肿疡
23.与痰饮形成相关的是
A.肾失气化 B.肺失宣降 C.脾失健运 D.胃失和降 E.三焦失于通畅
24.“过劳”主要包括
A.房劳过度 B.久卧少动 C.饮食过饱 D.劳神太过 E.劳力过度
25.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
A.外感性 B.季节性 C.地区性 D.相兼性 E.转化性
26.疠气的致病特点是
A.发病急骤 B.病情较重 C.症状相似 D.传染性强 E.易于流行
27.疠气又称
A.疫气 B.戾气 C.异气 D.毒气 E.乖戾之气
28.气逆病变最常见于
A.心 B.脾 C.肺 D.肝 E.胃
29.津液与气血的关系失调,主要的病理变化有
A.水停气阻 B.气虚津亏 C.气随液脱 D.津亏血瘀 E.津枯血燥
30.下列哪些治法属于反治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以通治通 D.以补开塞 E.反佐
31.因人制宜应考虑哪些因素
A.体质 B.年龄 C.性别 D.工作环境 E.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