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业交流 > 中医辨治冬季瘙痒症

中医辨治冬季瘙痒症

2011-12-07 10:39 阅读:215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冬季瘙痒症多因冬季空气干燥,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加上寒冷**而致,多发于老年人。中医认为,本病与外受风邪、血虚风燥、肝肾阴虚等有关,常分四型辨治。 风寒束表型: 症见皮肤干燥,瘙痒不止,搔抓而有脱屑,每遇风、寒冷而发或加重,可伴有面色无华

    冬季瘙痒症多因冬季空气干燥,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加上寒冷刺激而致,多发于老年人。中医认为,本病与外受风邪、血虚风燥、肝肾阴虚等有关,常分四型辨治。

    风寒束表型:症见皮肤干燥,瘙痒不止,搔抓而有脱屑,每遇风、寒冷而发或加重,可伴有面色无华,形寒怕冷等。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祛风散寒,调和营卫,以桂枝汤加味。常用方:桂枝、白芍、何首乌、防风各15克,白蒺藜12克,大枣10克,生姜、甘草、荆芥、蝉蜕、炙麻黄各6克。

    风热犯表型:症见皮肤瘙痒,初起局限一处,继而迅速蔓延走窜扩大,甚则累及周身作痒,患处肌肤色红灼热,吃辛辣、燥热食物则加重,搔抓后可呈条状血痕、血痂,多伴有口苦口干,心烦失眠等。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宜清热凉血,祛风止痒,以消风散加减。常用方: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薄荷各6克,生石膏、知母、生地黄、白蒺藜、菊花各10克,当归12克,甘草3克。

    血虚风燥型:症见皮肤干燥瘙痒,发无定处,入夜尤甚,搔抓后见血痕、血痂,可伴有面色萎黄,头晕心慌,大便干,失眠,手足心热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以当归饮子、四物汤化裁。常用方: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荆芥、防风各10克,白蒺藜12克,何首乌、黄芪、夜交藤、丹参各15克,蝉蜕6克,甘草3克。

    肝肾阴虚型:症见全身皮肤干枯,肌肤甲错,甚至粗糙肥厚,瘙痒剧烈,夜不能寐,常伴头晕目眩,耳鸣如蝉,腰膝酸软,夜尿多,舌红,苔少,脉弦细。治宜滋补肝肾,养阴息风。以六味地黄丸加减。常用方:熟地黄、白鲜皮各20克,山药、茯苓、丹参各15克,山萸肉、牡丹皮、当归、乌稍蛇、秦艽、香附、女贞子、枸杞子各10克,全蝎6克。以上均每日一剂,水煎服。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