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吃药治疗,这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如果乱用药、滥用药甚至是用偏方,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据**第421医院感染科主任张克介绍,去年一名患有乙肝“大三阳”的18岁男孩来到医院问诊,经检查确诊为药物性肝炎并出现肝衰竭,最终男孩不治身亡。究其死因医生发现,原来在男孩的治疗过程中,其父亲寻医问药盲目给他服用了中医偏方。张克指出,“未遵医嘱规范服药和乱服中草药偏方是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常见原因”.
自行加大药量会伤肝
据张克介绍,药物性肝炎是指药物或其代谢物引起的肝脏损伤,由药物使用不当诱发,一般有1--12周的潜伏期,严重者甚至出现肝硬化或肝衰竭,在短时间内死亡。
很多百姓由于对药物的毒副作用知之甚少,出现感冒、发烧等疾病往往是自行买药服用。为了“强化”疗效,一些有乙肝、银屑病等慢性病的患者自行加大药量,甚至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但是许多药物如四环素、红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西药,龙胆草、蜈蚣、蝎子等中药,对肝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通常用作退热止痛的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等,对肝脏也有毒性作用。不少患者不了解或忽视药物的毒副作用,引发了药物性肝炎。
留意症状停用伤肝药
药物性肝炎发病时并没有明显的体征变化,患者容易忽视病情或误当成胃病来治,部分患者直到病情严重如出现黄疸时,才到肝病专科就诊。
药物性肝炎难以确诊,市民要留意药物性肝炎的早期症状,如出现食欲减退、疲乏无力、黄疸、肝区隐痛等,尤其是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出现早期症状应及时就诊,向医生主动说明用药史,尽量选用一些对肝脏损伤小的药物。明确诊断患药物性肝炎,首要措施就是及时停用可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根据肝功能情况必要时可适当接受保肝降酶的治疗。
易致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
专家提醒,以下常见药物易导致药物性肝损害,需遵医嘱谨慎服用:
1.抗生素类
包括抗细菌、抗真菌及抗结核杆菌类药物等,如米诺环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林可霉素、酮康唑、异烟肼、利福平等。
2.肿瘤化疗药物
如:顺铂、甲氧嘌呤、阿霉素、门冬酰胺酶等。
3.器官移植者服用的抗排异药物
如:环孢素等。
4.降脂药
如:氯贝丁酯、非诺贝特、他汀类药物等。
5.中草药及中成药
如龙胆草,蜈蚣、蝎子等虫类药物。
在新药取得成功之前,应用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详细]
5月17日,在第十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上,我国香港大学司徒伟基教授交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