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控制血脂
近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具有降血脂以外的其它保护肾脏的作用。首选他汀类降脂药不仅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还能通过其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改善内皮细胞的功能,减轻心血管并发症;通过抑制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产生和纤溶酶原活性抑制物的表达来减轻肾脏病变,延缓肾小球硬化的发生。
四、控制蛋白尿
蛋白尿不仅是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也是促进肾功能恶化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标志,控制蛋白尿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之一。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ARB(血管紧张素I受体拮抗剂)是控制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主要药物。
五、抗炎治疗
近年来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是一种炎性疾病,肾脏巨噬细胞浸润炎症是主要病理改变之一,其中炎症因子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免疫抑制剂咪唑立宾可抑制非胰岛素依赖性DN大鼠模型肾脏巨噬细胞浸润,并防止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叶酸拮抗剂甲氨喋呤(MTX)治疗糖尿病大鼠可降低蛋白尿,减少巨噬细胞浸润、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
六、其他治疗措施
6.1 抗凝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异常和血液流变学紊乱,可导致高凝倾向,促进血栓形成。DN和凝血机制异常之间起着相互促进作用,因而抗凝治疗在DN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有报道应用大剂量的肝素,可以控制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系膜区扩大,Ⅳ型胶原含量增加。从而提示肝素具有防止DN发生、发展的作用。
6.2 抑制AGEs生成
晚期糖基化终末化产物(AGEs)是指蛋白质、核酸及脂质等与大分子物质的氨基在不需酶参与条件下,自发地与葡萄糖或其他还原糖的醛基或酮基反应所生成的稳定的共价加成物。目前认为AGEs的生成是参与DN发病机制的主要因素之一。AGEs蓄积、蛋白质交联和特殊受体介导的肾脏细胞反应与DN的发生有关。氨基胍(AG)具有抑制AGE形成及阻断AGE之间的交联的作用。
6.3 抗氧化治疗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血糖可使二酰基甘油R蛋白激酶(DAG PKC)通路活性异常增高,后者可能是导致DN的重要原因。抗氧化剂维生素E能抑制微血管细胞的活性,降低DAG PKC通路活性,从而保护肾功能。
6.4 中药疗法
益气养阴、祛瘀生新中药(黄芪、桑椹子、玄参、当归、丹参、玉米须、川芎等)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效降低24 h尿蛋白量,改善肾功能不全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肾功能指标,使肾功能不全衰竭期与尿毒症期的肾功能指标趋于稳定;降低患者血脂、空腹血糖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提示益气养阴、祛瘀生新中药可能通过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尿蛋白排泄,降低血IL 1、ET 1等肾小球硬化相关因子来对DN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