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是由奈瑟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主要发生于性活跃的中青年。临床上有5%~20%男性和60%的女性感染后可无明显症状。在儿童中出现的非性传播泌尿系感染不多见,儿童淋病以间接感染为主要途径,加强性及性病知识教育,防止家庭内传播,是减少儿童淋病的关键。儿童淋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外阴阴道炎及淋菌性尿道炎,前者阴道口黏膜发红肿胀,有黄绿色脓液,阴道周围黏膜皮肤发红,可有糜烂及渗液;后者尿道口有脓液,有尿急、尿频症状。
病历资料
患儿,女,6岁。主因阴道脓性分泌物流出,臭伴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红肿10天前来就诊。本站接诊该患儿后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报告:G-双球菌(+),白细胞(+++),清洁度Ⅳ度;同时化验尿常规报告:白细胞(+),红细胞(+),余阴性;血常规报告正常。患儿体重为20kg。进一步用无菌棉试子取患儿阴道处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培养分离:淋病奈瑟菌,药敏:头孢曲松S,青霉素S,庆大霉素S,丁安卡那S,环丙沙星S,罗红霉素S。化验肝功报告正常;RPR检查为阴性。临床诊断:幼儿淋病。上报传染卡。
治疗经过:临床治疗采用静滴头孢曲松钠1.0g[50mg/(kg·日)]+生理盐水250ml,1次/日,治疗7天;罗红霉素50mg[50mg/(kg·日)],口服,2次/日,治疗5天;同时行阴道生理盐水冲洗,丁安卡那0.2g阴道注射上药1次/3天。同时向家长宣教淋病知识,让家长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要将家庭内床上用品、衣裤用开水浸泡30分钟或煮沸消毒,所用内衣内裤全部焚毁,重新购置,要求患儿穿宽松的衣裤,晚上睡觉穿打睡袍,不穿内口裤,同时每天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会阴部及尿道口,早晚各1次。7天后,患儿阴道分泌物明显减少,偶有分泌物,臭;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消失。复查阴道分泌物涂片报告:球菌(-),白细胞(-),清洁度Ⅰ度。同时复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报告:培养48小时无菌生长。血尿常规均正常。停止头孢曲松钠和罗红霉素药物治疗,继续阴道冲洗上药治疗和家庭1:8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会阴部及尿道口,早晚各1次治疗。12天复查,患儿没有阴道异常分泌物,无任何不适症状。再次患儿外阴患病处直接涂片,报告:未找到致病菌;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报告:培养未分离出致病菌。停止所有治疗,观察。18天第三次复查,患儿自述无任何不适,即无外阴异常分泌物流出及瘙痒症状,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再次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报告:无菌生长;复查血尿常规均报告正常。该患儿治愈。
病例讨论
淋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人数最多的性传染病,是由奈瑟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主要发生于性活跃的中青年;临床上有5%~20%男性和60%的女性感染后可无明显症状。近年来发病率居我国性传播疾病首位,一般消毒剂容易将其杀灭。女性与男性患者同房,其感染率90%,有少数患者被感染后不出现症状或症状轻微,成为淋病带菌者,通过感染传染对方。淋病于20世纪60年代初基本被消灭,80年代又重新出现,并且逐年蔓延,尤其在中青年男女中发病率明显上升,直接威胁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淋病在儿童中出现的非性传播泌尿系感染不多见,多由于与患有淋病的双亲或保姆同床睡觉、共用浴巾、浴盆、便器、污染的手为小孩洗涤外阴而间接感染,但亦有因性虐待或者被患病的人猥亵而直接感染者。主要表现为急性外阴阴道炎及淋菌性尿道炎,前者阴道口黏膜发红肿胀,有黄绿色脓液,阴道周围黏膜皮肤发红,可有糜烂及渗液;后者尿道口有脓液,有尿急、尿频症状。该患儿父母均无不洁性行为,且无临床症状。患儿于感染前,曾被患病男人猥亵,该男人用其生殖器接触患儿外阴部,并且将其分泌物蹭到患儿阴部,因患儿的生殖器官发育不成熟,防御机能不够健全,特别是女性婴儿容易被感染,由于幼女(幼儿)外阴鳞状上皮薄、无角化、雌激素分泌又少,阴道上皮缺乏糖元和酸性杆菌,不能维持阴道内应有的酸度,因此易受淋球菌侵袭。我们考虑,患儿在被患病男人猥亵后,致使细菌浸入其患病部位,引起淋病。
淋病在儿童中出现的非性传播泌尿系感染随不多见,但不容忽视的是:淋病的感染途径不仅局限于性传播。儿童淋病以间接感染为主要途径,加强性及性病知识教育,防止家庭内传播,是减少儿童淋病的关键。所以,在传播途径及传播源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更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及高度重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要经常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淋病防止知识,尤其是家长更应关心督促照管好自己的孩子,加强锻炼,注意自身保护,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家庭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家长一定要多关爱儿童,特别是女童,要经常给她们讲解一些防御知识,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心;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生病(特别是不常见病,如淋病),首先要积极地到正规医疗单位进行诊治,另外要关心体贴患儿,使患儿消除紧张心理,要耐心讲解有关知识,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使其精神愉快地接受治疗,早日恢复健康。(纪丽君 邹玉兰)